牛奶致癌那點事兒
牛奶, 一種營養專家眼中的健康飲品;致癌, 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詞語;本來, 它們都有著自己的“朋友圈”, 並無交集。 但如今, 卻有人硬將它們“結合”在了一起, “牛奶致癌”、“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等說法在網上流傳甚廣。 牛奶為什麼被冠以“致癌”之名?到底還要不要每天一杯奶?帶著種種疑問, 《生命時報》採訪到了相關權威專家。
牛奶致癌說的前世今生
在不少人眼裡, “牛奶致癌說”不是空穴來風, 甚至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現在, 有關“牛奶致癌”傳播比較廣泛的主要有兩種說法:激素致癌和酪蛋白致癌。
“激素致癌說”的支持者認為, 奶牛是靠打高劑量的激素產奶的, 而雌激素和雄激素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 同時牛奶中的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數-1)也易致癌。
“酪蛋白致癌”的說法來自于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 坎貝爾教授用兩組老鼠, 通過致癌物黃麴黴毒素使其體內產生肝臟腫瘤。 其中一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飼料餵養, 另一組吃只含牛乳酪蛋白的飼料。 最後發現, 植物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沒有變化, 而酪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明顯惡化。 因此, 就有了後來“實驗證明, 牛奶中的酪蛋白會導致癌症, 加速癌細胞擴散”的說法。
專家:致癌說漏洞百出
針對“牛奶激素致癌”的說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何麗指出,
在何麗看來, “酪蛋白致癌”的實驗結論並不科學, 因為坎貝爾進行的實驗, 是首先使用大劑量的黃麴黴毒素(一種強致癌物)誘導出患癌的大鼠,
3句話讓你瞭解牛奶
2013年起, 《生命時報》開展“牛奶的力量”系列活動, 並舉辦“知食捍衛健康——不做謠控人”研討會, 邀請權威專家傳播正確的牛奶知識。 因此, 儘管“牛奶致癌”的傳言屢辟不止, 但隨著相關正確知識的傳播, 相信這個謠言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近日, 《生命時報》協同中國傳媒大學國家互聯網資訊研究院, 在微信平臺推出“你是‘謠控’人嗎”小測試, 通過15道測試題讓線民對自己進行評測。 這項涉及2.7萬人的調查顯示, 超過75%的人並不相信喝牛奶會致癌。 儘管如此, 也並不是每個人都瞭解牛奶, 以下3句話會幫到你。
牛奶是不可多得的補鈣佳品。 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宋新指出,
常溫奶和巴氏奶在營養上區別不大。 何計國表示, 自己曾經做實驗對比常溫奶和巴氏奶的營養成分, 結果顯示, 兩者的區別不大。
每天最好喝300克牛奶。 對普通成年人而言,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認為, 每天喝奶300克是比較合理的。 血脂異常或肥胖人士建議選用低脂或脫脂奶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