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什麼是脾虛?中醫辨證施治方法

脾虛, 是人們身體不健康的一種狀態, 在生活中, 導致脾虛出現的因素是多種的。 那麼, 什麼是脾虛?中醫如何治脾虛呢?

什麼是脾虛?

脾虛, 為中醫名詞術語。 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 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 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 或久病體虛所引起。 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 脾虛則運化失常, 並可出現營養障礙, 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 或發生失血等症。

脾虛的中醫辨證施治方法:

1.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 時作時止, 胃納不佳, 食入難化, 脘腹痞悶, 口淡不渴, 面白少華, 倦怠乏力,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濡弱。 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 胃氣上逆所致。 治則:健脾和胃止嘔。 主方:香砂六君子東加減。

2.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 遷延反復, 完穀不化, 飲食減少, 食後脘悶不舒, 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 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脈細弱。 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 濕注腸道所致。 治則:健脾滲濕止瀉。 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3.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 腰以下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 食納減少, 面色不華, 神疲肢冷, 小便短少, 舌質淡, 苔白滑, 脈沉緩。 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 泛溢肌膚所致。 治則:溫脾利水消腫。 主方:實脾飲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