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能進補嗎 夏季進補就吃這些中藥
夏季雖然天氣炎熱, 但是也是養生的好季節, 夏季也適合吃中藥進補, 不過最好是平補, 不適合食用太熱或太涼的中藥。 那麼夏天進補吃什麼中藥呢?小編推薦5種中藥。
夏季進補就吃這5款中藥
1、蓮子
夏季人的腸胃比較虛弱, 容易腹瀉, 蓮子恰好是補脾益胃的餐桌幫手。 蓮子能養心安神, 夏天食用有利於養心, 如果不怕苦的朋友可以不去蓮芯, 這樣還能清心火, 配合其餘滋補藥材, 達到整體的調和目的, 能滋養五臟。
家常做法是將蓮子去芯與芡實、荷葉一起做成蓮子芡實荷葉粥, 養脾胃的效果更好。 蓮子寧心安神, 銀耳安眠健胃, 做成蓮子銀耳湯, 味道清香, 對夏季易失眠的人也是上選。 白蓮子口感香糯, 蓮子芯性寒味澀, 陰虛內熱、年老體弱者不易過多食用。
2、西洋參
西洋參是夏季進補的常用之品, 性涼味甘, 用其泡水喝能扶正氣、降虛火、生津液、除煩倦,
早飯前或晚飯後取2~3克西洋參片含於口中, 細細咀嚼。 或者取西洋參切片或參須3克, 用沸水沖泡, 悶約5分鐘後, 當茶頻飲, 可反復飲至無味, 然後將參片或參須嚼服。
3、黃芪
夏季高溫酷暑, 不少人因為出汗較多, 感覺氣虛無力、肢體疲倦, 有的還出現咽喉痛、咳嗽等感冒的症狀, 此時可適當食用黃芪補氣。 據藥書等記載, 黃芪性甘微溫, 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生肌等功效。
將黃芪洗淨後泡開水喝是最簡單的食療方, 也可用水煎服飲用。 還有一種簡便的辦法就是喝黃芪粥。 做黃芪粥, 要注意黃芪本身是不能吃的,
4、太子參
煮湯常用到的太子參, 其體潤性和、補氣生津, 對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症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太子參補氣生津作用的效力比人參、黨參、西洋參都弱, 但藥性十分平穩, 且副作用比上述參種小得多, 適合那些體虛又受不住滋養藥物大補的人。
如脾胃虛弱的人初次進補, 用太子參比較放心;而那些虛證患者, 夏季大補容易“上火”, 則不妨用太子參清補扶正;氣陰不足而又血壓偏高的人, 食用太子參不僅可改善症狀, 且無服食人參後血壓升高的危險;青壯年、兒童也可服用太子參, 無引發早熟之嫌。
5、山藥
夏季脾胃虛弱,
山藥為補中益氣藥, 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特別適合脾胃虛弱者進補前食用。 將山藥、大棗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 就是很好的選擇。
夏季進補湯
冬瓜水鴨湯
原料:水鴨1只或半隻, 冬瓜適量。
調料:蔥、薑、料酒各適量。
做法:將鴨去毛及內臟;冬瓜連皮切成塊狀;配料放到鍋里加水, 大火把水燒開後收小火, 煲兩小時, 加鹽, 即成。
功效:清潤消暑, 利水祛濕, 健脾開胃, 滋補養顏。
酸蘿蔔老鴨湯
原料:老鴨一隻, 酸蘿蔔適量。
調料:蔥、薑、花椒、料酒各適量。
做法:老鴨取出內臟後切塊;酸蘿蔔清水沖洗後切片, 老薑拍爛待用;將老鴨倒入開水中焯一會, 撈出用清水洗淨;將豬油在鍋內化開燒熱, 爆香薑、蔥、花椒, 下鴨塊煸炒, 鍋內水分漸幹時倒入料酒,
功效:開胃健脾, 清熱去燥, 防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