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眼睛下方肌肉抽搐

眼睛下方肌肉抽搐, 是眼臉痙攣的最主要症狀, 出現這種問題, 如果症狀比較輕, 持續的時間不長的話, 是無需專門進行治療的。 但如果長期都有這種症狀的話, 需要進行積極治療, 不然病情如果加重的話, 將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影響。 治療眼臉痙攣的方法一般有三種:藥物治療、肉毒素治療以及外科治療。

1、藥物治療

這也是眼瞼痙攣的首選治療方法, 常用的藥物包括氯硝安定、氟呱啶醇、硫必利、苯海索等, 部分病人在疾病的開始階段會有一定效果, 但是隨著病程延長, 療效會逐漸減退, 或者是因為不能耐受藥物的副作用而停藥。

口服藥物包括:(1)多巴胺受體拮抗劑, 如氟呱啶醇、泰必利、肌苷等;(2)γ-氨基丁酸類藥, 如佳靜安定、丙戊酸鈉等;(3)抗膽鹼能藥, 如安坦等;(4)安定類藥, 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5)抗抑鬱藥, 如阿米替林、阿普侖等;(6)托吡酯, 首劑25mg/天, 4周後逐漸加量至75mg,

2次/天;(7)腰椎穿刺:鞘內注射地塞米松5mg+維生素B121支+腦苷肌肽1支, 每週2-3次。

2、肉毒素治療

這是目前治療眼瞼痙攣較為有效的方法, 通過在上下眼瞼內注射一定量的肉毒素而減弱痙攣的程度, 肉毒素注射後效果明顯, 但是療效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 多數在一到數月之間,

失效後可以反復注射。 目前應用肉毒素治療最大的問題是部分人對肉毒素過敏、不能接受肉毒素帶來的副作用或者療效不明顯, 因此肉毒素注射治療也應用有限。

3、外科治療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雙側眼瞼痙攣患者中, 來自面神經的下行神經衝動明顯亢進,

這也是導致眼瞼痙攣的直接原因, 因此針對面神經的外科手術試圖減弱明顯亢進的下行神經傳導, 在部分病人中可以觀察到較好的效果, 只不過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通過手術獲益, 因此目前的外科治療只是作為藥物治療和肉毒素治療無效患者的補充治療方案, 選擇需要慎重。

術後殘留症狀的處理:給予組方藥物顳淺動脈旁注射+眼瞼肌多點注射, 每天一次, 14天一個療程, 一般重複2-4個療程, 病人的殘餘症狀大部分可以明顯減輕或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