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冬天農民職業病高發 八成人知“累”不知病

近年來, 種植大棚菜讓不少菜農致了富, 發了家, 但與此同時, 長期在高溫濕熱的環境中勞作, 部分農民因此患上了肺病、關節炎、中毒後遺症等與大棚有關的疾病——俗稱“大棚病”。 而他們根本不知道保健。

八成人知“累”不知病

憋氣、腰酸背痛和經常感冒, 是“大棚病”較輕的3種表現形式。 腰酸背痛是其中發生率最高、最典型的症狀, 患病率隨著農民大棚種植年限、每天在大棚中的時間和一次性在大棚中的時間的增長而增加。

然而, 山東大學醫學院今年暑期對壽光市農民的抽樣調查顯示, 當地不少農戶都有“大棚病”的症狀,

卻不知道自己已得病。 如當身體出現以上不適時, 以為“累了, 要休息一下”的占83.3%, 表示要“看醫生”的只占2.6%, 53.8%的大棚種植戶認為“大棚小氣候”對自身健康“完全沒有影響”。

專家說, “大棚病”的危害隨著作業年限的推移而愈發嚴重。 如醫院白血病患者中, 農村患者較多, 其中又以從事過大棚種植的人占很大一部分。 醫生分析, 有50%左右的這類患者是直接由大棚中噴灑農藥中毒引起的, 主要病因是很多農藥、殺蟲劑、除草劑中, 苯類衍生物會抑制人體去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從而導致染色體突變, 破壞造血系統, 引起白血病。 再如, 到醫院看關節炎的菜農也不少, 因為大棚內潮濕的環境損壞了關節。

新型呼吸病“大棚肺”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課題組對遼寧四個大棚種植地區、每個地區200棚, 共計5500餘人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 結果令人吃驚:大棚肺患病率達5.7%!如果這個數字放大到全省, 患病農民數可能達到25萬。

該院呼吸科主任王笑歌說, “大棚肺”是指在大棚作業時因吸入含有高溫放線菌、麴菌、黴菌和其它雜菌等有機粉塵引起的一種外源性過敏肺泡炎。 在大棚內種植蔬菜、草莓、蘑菇、瓜果、花卉等農作物, 或在大棚內飼養雞、鴨、鵝等空氣流通性差、病菌密度高, 容易通過呼吸道吸入肺內, 可造成咳嗽、氣短、呼吸困難、頭痛、噁心、嘔吐、乏力、關節痛、皮膚騷癢等症狀。

“這是一種新型的呼吸系統疾病, 病人均出自農村大棚種植人口。 如不及時診治,

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過敏性肺泡炎、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關節炎、風濕病、皮膚病等, 嚴重者可出現肺功能損害、關節畸形、慢性皮膚病等。 其預後差, 致殘率高, 可能影響從事大棚作業農民的生活品質, 增加經濟負擔。 ”王笑歌分析道。

“大棚病”的致病源

“大棚病”的發病, 與大棚的高度、溫度、濕度、空氣流通情況、土壤細菌含量、農藥噴灑次數, 以及大棚種植者的勞作防護程度都直接相關。 受到地區環境、氣候、生產方式、經濟狀況及遺傳等因素的影響。

“大棚病”的致病菌是繁殖於發黴的稻草、麥秸、乾草、穀類中的高溫放線菌, 主要是乾草小多孢菌、普通高溫放線菌、白色高溫放線菌、綠色高溫單孢菌和熱吸水鏈黴菌等。

乾草小多孢菌、普通嗜熱放線菌是“大棚肺”最常見的致病抗原。 熱吸水鏈黴菌是引起“大棚肺”的主要病原之一。 近來研究發現, 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六六六(立氯化苯)和涕滅威(丁醛肟威)也增加了“大棚肺”發病的危險。

含水分約40%的穀草等農作物在堆放黴變的過程中, 草垛內部的溫度、pH值及可溶性易揮發氮類物質可逐漸升高, 有利於嗜熱放線菌的大量生長。 據測定, 當穀物或草料的濕度超過30%、溫度超過60℃時, 嗜熱放線菌最容易生長繁衍;翻曬黴變的稻秸、草料、穀物時, 其粉塵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每立方米1克時, 所含的放線菌芽孢每立方米就多達300 萬~2.5 億個。 在這種環境中工作兩小時以上, 即可能出現咳嗽、胸悶、氣促、畏寒、發熱及肌肉痛、骨關節疼痛等全身不適症狀,

有的人還會出現蕁麻疹。

“大棚病”的預防

首先, 要加高棚高, 在大棚內安裝換氣裝置, 保持大棚內空氣新鮮、通風。 第二, 入棚要戴兩層口罩, 裡層戴濕口罩, 外層戴一層幹口罩, 進棚時間不超過1小時, 噴灑農藥後, 4小時內不要進棚。 第三, 避免長時間在塑膠棚內勞作, 且每天工作累計不應超過6小時。

此外, 要儘快解決農民職業病鑒定難的問題, 把預防和救治農民職業病納入總體建設規劃, 構築中央、地方和農民三者共同投入的經費籌措機制和救治辦法, 讓得了病的農民早發現、早診治, 拿得起錢、看得起病。 鐘 和

延伸閱讀

農民職業病6大類8種病

第一類是肺疾病:包括發黴肺病和蘑菇肺病。

發黴肺病主要是長期從事晾曬、翻動、運輸和加工發黴柴草、糧食、飼料等物料過程中, 由於反復吸入散發在空氣中的芽孢黴菌或熱放線菌而感染的一種過敏性肺炎。 一般接觸4到8個小時就可發病。 蘑菇肺病是指長期在潮濕的地下室或密封環境的大棚內, 從事蘑菇栽培工作, 因空氣不流通, 吸入了大量的真菌孢子而誘發的一種肺病。 這兩種肺職業病的發病症狀主要是發熱、咳嗽、氣短、胸悶、無力, 到晚期會出現心慌、水腫和肺組織纖維化等心衰體征, 甚至導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第二類是大棚病:主要是指長期在溫度高、濕度大、空氣流通性差、悶熱難耐的塑膠大棚環境下勞作而出現的頭痛、噁心、嘔吐、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這類病在大棚種植蔬菜、草莓等作物的地方發病率較高。

第三類是中毒傷害病:主要是因長期從事噴灑農藥勞動而引起的職業病,特別是在給棉花、棗樹等打藥時,很多農民出現中毒症狀。

第四類是蟲類病:包括蟎蟲類病和鉤蟲類病。蟎蟲類病主要指從事養雞、養鴨等養殖業的農民,因感染雞鴨身上的蟎蟲等微生物而引起的皮膚過敏、瘙癢,導致速發性哮喘,嚴重的肺功能受到損害,喪失勞動力。而鉤蟲病是鉤蟲幼蟲卵鑽入人體皮膚引起的病症。特別是農民給田地澆水,赤腳在剛施過肥的水裡走動時易感染。另外農村磚瓦窯廠雇用的員工,長期和泥土打交道,都會引起這種病。病發後出現丘疹、皰疹,奇癢無比,會導致嚴重貧血、肝脾腫大等。

第五類是類丹毒病:這種病主要在飼養豬、牛的農民中極易被感染。農民在飼養這些牲畜時,牲畜身上的丹毒桿菌會引起人類的急性傳染病。此類傳染病多發生在飼養人的手和臀部,除引起皮膚病變外,體溫會升高到40攝氏度,通常會反復多次發熱,很難治癒。

第六類是白血病:最近幾年,農村白血病患者增多,多與使用劇毒農藥有關。有50%左右的患者是直接由農藥中毒引起的。在很多農藥以及除草劑中,苯類衍生物抑制去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導致人體染色體突變,破壞造血系統,引起白血病。

這類病在大棚種植蔬菜、草莓等作物的地方發病率較高。

第三類是中毒傷害病:主要是因長期從事噴灑農藥勞動而引起的職業病,特別是在給棉花、棗樹等打藥時,很多農民出現中毒症狀。

第四類是蟲類病:包括蟎蟲類病和鉤蟲類病。蟎蟲類病主要指從事養雞、養鴨等養殖業的農民,因感染雞鴨身上的蟎蟲等微生物而引起的皮膚過敏、瘙癢,導致速發性哮喘,嚴重的肺功能受到損害,喪失勞動力。而鉤蟲病是鉤蟲幼蟲卵鑽入人體皮膚引起的病症。特別是農民給田地澆水,赤腳在剛施過肥的水裡走動時易感染。另外農村磚瓦窯廠雇用的員工,長期和泥土打交道,都會引起這種病。病發後出現丘疹、皰疹,奇癢無比,會導致嚴重貧血、肝脾腫大等。

第五類是類丹毒病:這種病主要在飼養豬、牛的農民中極易被感染。農民在飼養這些牲畜時,牲畜身上的丹毒桿菌會引起人類的急性傳染病。此類傳染病多發生在飼養人的手和臀部,除引起皮膚病變外,體溫會升高到40攝氏度,通常會反復多次發熱,很難治癒。

第六類是白血病:最近幾年,農村白血病患者增多,多與使用劇毒農藥有關。有50%左右的患者是直接由農藥中毒引起的。在很多農藥以及除草劑中,苯類衍生物抑制去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導致人體染色體突變,破壞造血系統,引起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