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胸口處冒涼氣

冬天的時候, 現在很多的朋友所穿的衣服都是非常少的。 尤其是女性朋友, 雖然現在很多的地方都安裝了暖氣, 但是這種習慣還是會導致很多的問題的出現。 例如, 胸口冒涼氣。 很多的人認為是因為保暖不當導致的, 雖然有這個原因, 但是也與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關係。 例如, 胸口冒涼氣, 就是心陽不振導致的。

心陽不振是中醫症候, 指納呆食少, 腹脹脘悶, 大便稀溏, 下肢或全身水腫, 心悸怔忡, 胸中憋悶, 形寒肢冷, 甚者出現大汗淋漓, 四肢逆冷, 脈微欲絕。 治療原則是溫通心陽, 化氣行水, 方藥:真武東加減。

症狀:心悸不安, 胸悶氣短, 動則尤甚, 面色蒼白, 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 脈虛弱, 或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心陽, 安神定悸。

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

方中桂枝、炙甘草溫補心陽;生龍齒、生牡蠣安神定悸。 大汗出者, 重用人參、黃芪, 加煆龍骨、煆牡蠣、山萸肉, 或用獨參湯煎服;心陽不足、寒象突出者,

加黃芪、人參、附子益氣溫陽;夾有瘀血者, 加丹參、赤芍、桃仁、紅花等。

心陽不振證-心悸辯證:

心悸不安, 胸悶氣短, 動則尤甚, 面色蒼白, 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 脈象虛弱或沉細無力。

證機概要:心陽虛衰, 無以溫養心神。

治法:溫補心陽,

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東加減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前方溫補心陽, 安神定悸, 適用於心悸不安、自汗盜汗等症, 後方益心氣, 溫心陽, 適用於胸悶氣短、形寒肢冷等症。

常用藥:桂枝、附子溫振心陽;人參、黃芪益氣助陽;麥冬、枸杞滋陰,

取“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之意;炙甘草益氣養心;龍骨、牡蠣重鎮安神定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