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心陽虛的偏方

心陽虛在中醫上也叫心陽不振, 是心氣虛的一種重癥表現, 除了會出現心氣虛的癥狀以外還會有大出汗, 四肢畏冷, 嚴重的心悸, 甚至還會出現昏迷不醒, 會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的現象, 這是很嚴重的, 出現了心陽虛一定要及時的去治療, 中醫的治療方法是很不錯的, 特別是治療心陽虛的偏方。

心陽虛的偏方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1)參附龍牡湯加味:炙黨參20克(或紅參10克)、附片10克、炙黃芪15克、煅龍骨15克、煅牡蠣15克、山萸肉15克、肉桂6克。 本方適用于心陽暴脫偏于亡陽者。

(2)芪附湯加味:炙黃芪15克、熟附片10克、西洋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10克。 本方適用于心陽暴脫偏于亡陰者。 以上方藥, 水煎取汁300毫升, 每日1劑, 溫服, 每日3次。

2.加減變化:喘急不能臥者可于基本方中加黑錫丹10克、蛤蚧粉6克, 以益元補腎, 攝納腎氣。 若見陰傷, 癥見舌質偏紅, 脈細數無力加玉竹15克、天冬10克、太子參30克以養陰生津。

若兼見胸部悶窒者, 宜加沉香10克、檀香10克理氣舒胸。 若兼見痰濁阻滯, 胸滿悶痛、舌苔膩濁加陳皮10克、枳殼10克、膽星10克、佛手12克以理氣化濕, 疏暢氣機。 若兼見心胸疼痛劇烈者加丹參15克、藏紅花6克、郁金12克、三七6克或用冠心蘇臺丸1粒等以活血化瘀, 理氣止痛。 若兼見心氣貫脈不勻, 脈見結代者可在基本方(1)中重用炙甘草10克、桂枝10克、麥冬10克、苦參10克等。

心陽虛的偏方二外敷藥物:亦可生姜、桂枝、樟腦、冰片、松節油、木瓜、阿魏、羌活、當歸、沒藥等制成狗皮膏, 貼于心絞痛的疼痛敏感區, 每2天換一次, 停藥一天, 連貼2~3次為一療程。

心陽虛的偏方三飲食療法:

1.心陽暴脫證是繼發在心陽虛基礎上, 因此, 飲食的調理是重要的輔助治療。

此證患者, 應進食高蛋白, 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 忌辛辣、慎油膩及難于消化的食物。

2.食療方:

(1)用黃芪30克、鹿茸3克, 取3~5斤重鴨一只, 剖去內臟洗凈, 文火燉爛。 食納尚好者, 食鴨肉并喝湯;若胃納不佳者僅喝湯即可。

(2)用冬蟲夏草30克、精羊肉3斤, 小火燉爛后食之。

(3)豬心一個破開帶血, 用人參20克、當歸30克, 裝入心中煮熟, 去藥吃豬心。

對于心陽虛的偏方治療大家應該多一些了解, 大家也應該都知道心陽虛這樣的病癥是很嚴重的, 一定要能夠在盡早的時間內去治療, 其實這樣的很多的疾病都和我們平時的生活, 情緒有很大的關心, 笑一笑治百病, 樂觀的積極的心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