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護肝六大秘方五大穴位

六大護肝秘方

護肝秘方一:多喝水

多喝水可補充體液, 增強血液迴圈, 促進新陳代謝, 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 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

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 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護肝秘方二:用中藥護肝

中醫認為肝不可補, 一補即上火, 補脾、補腎即可養肝。 對於脾虛的人, 服用人參健脾丸、薏米、山藥、芡實熬粥。 對於腎虛的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 用枸杞子、天麻燉雞。 對於肝火大的人可服用丹梔逍遙丸, 用菊花泡茶等都可護肝。

護肝秘方三:喝酒前吃點東西

喝酒秘方少不了喝酒前吃東西。 少喝酒自然少傷害, 如果一定要喝, 並且想做點預防措施, 那就是儘量多吃些食物墊墊肚子, 食物下肚後可以在胃黏膜、腸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 不但保護腸胃, 也能阻礙部分酒精進入血液, 降低醉酒程度。

護肝秘方四:心情開朗

要想肝臟強健, 首先要學會制怒, 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 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 從而使肝火熄滅, 肝氣正常生髮、順調。 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 就會傷及肝氣。 因此, 保持心情開朗可護肝。

護肝秘方五:注意飲食平衡

飲食要保持均衡, 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 儘量少吃辛辣的菜。 飲食合理, 營養均衡也有利於護肝, 避免因應酬飲酒過量使肝受損。

護肝秘方六:保持適量運動

最後一個護肝秘方是加強鍛煉, 提高自身免疫力。 中醫專家指出, 運動可防脂肪肝, 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脂肪。 已經患了脂肪肝的人, 應堅持體育鍛煉, 適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

這些都可消耗體內熱量, 控制體重增長。

5大養肝要穴。

1、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 “敦”是厚的意思, “大敦”就是特別厚。 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 “井”是源頭的意思。 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大敦穴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 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大敦穴”可以按摩, 也可以艾炙, 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可使您頭腦清晰, 神清氣爽。

2、太沖穴:太沖穴位於足背側, 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是肝經的原穴, 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 按摩刺激太沖穴, 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

使肝臟功能正常。

3、行間穴:“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 它是一個火穴, 肝屬木, 木生火, 如果您肝火太旺, 就瀉其心火。 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 多揉“行間穴”, 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於背部, 第9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是肝的背俞穴, 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彙聚而成的“水潭”, 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 肝俞與太沖搭配, 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 能夠補肝陰, 養肝柔肝。 它的取法是俯臥位, 在第九胸椎棘突下, 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於足內側, 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雙測對稱,

也就是兩個。 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 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 肝屬木, 腎屬水, 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 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 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 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