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判斷是否是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在中醫學中屬於虛勞”、“虛損”、“萎黃”、“黃腫”和“黃胖”等範疇, 那麼中醫如何判斷缺鐵性貧血?中醫將缺鐵性貧血歸納為脾氣虛弱型和氣血兩虛型兩種, 而且還指出三種症候特點。
脾氣虛弱型臨床表現:面色萎黃或蒼白、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質淡紅、苔薄膩, 脈細。
氣血兩虛型臨床表現:面色蒼白、倦怠無力、頭暈心悸、少氣懶言, 舌質淡胖, 苔薄白, 脈濡細。
缺鐵性貧血有3個證候特點, 1、氣虛證;2、血虛證;3、脾虛證
【氣虛】
“氣”是元陰、元陽相互作用下產生的一種物質活動, 它主要有3個作用:推動作用, 防禦作用和固攝作用。
氣虛的症狀主要有三方面特徵:
1、氣的推動作用減弱使臟腑機能衰退以及物質運輸、排泄發生障礙。 如, 心跳慢搏動無力, 心悸心慌心神不安, 胃口不好飲食乏味, 大便溏瀉飲食不化, 呼吸氣短聲音低微, 排便無力大便秘結, 血流緩慢血液淤滯;
2、防禦作用減弱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出現短氣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狀。
3、氣的固定作用減弱, 會導致臟腑無法正常固定原來的位置而出現臟腑下垂;氣的攝納作用減弱, 會引起人體血、津液等物質異常丟失, 出現月經過多出血不止自汗盜汗等症狀。
【血虛】
氣和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氣足則血旺, 氣衰則血虛。 血是滋養和營養人體的物質,
造成血虛的原因, 除了大出血, 久病耗損, 思慮過渡引發外還有生成不足如長期營養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 導致人體沒有足夠的精微物質來生長血液。 另外, 氣虛也會導致血虛的產生, 有“氣能生血”的說法, 氣不足自然不能保證血液的正常生成了。
【脾虛】
根據審證求因的中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