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上火 如何對癥滅火?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 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 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癥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
由于陰陽失調, 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 而引起“上火”癥狀。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 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 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經常氣郁上火煩躁不安者, 可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 癥見口干、舌爛、唇裂、目赤、耳鳴, 甚則微咳。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 表現為時而胃火亢盛, 食不知飽, 時而噯腐吞酸, 呃氣上逆, 脘腹脹滿, 飲食少進。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腎、膀胱、大小腸部位), 表現為大便干,
又按臟腑開竅, 把目赤腫痛稱“肝火”, 鼻扇氣喘稱“肺火”, 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 結合內在情況, 這些火還可統分“虛實”兩大類, 癥狀重, 來勢猛的屬實火;癥狀輕, 時間長并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 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藥,
而不盲目投用西藥。
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
后者卻只能針對癥狀治其標。
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
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
治“心火”用導赤散等,
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泄火,
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
有時并不奏效,
反而誤事。
從食療保健角度來看,
總的原則是,
如有輕微上火現象, 平時可以吃些梨、藕、柿餅霜類的食品。
腸胃系統有火者, 可以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 增加腸蠕動。 如果大便干燥時, 可以每日飲蜂蜜50~100克。 身體比較健壯的人, 可以吃檳榔片, 以助消化。
癥狀明顯者, 可區分情況服用下列藥物:中焦有火, 可以服焦三仙(山楂、神曲、麥芽各炒焦)、焦四仙(焦三仙再加焦檳榔), 也可以服雞內金、五香檳榔糖(檳榔為主要成分加上砂仁、豆蔻等消食行氣的藥制成), 下焦有火, 可以服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當歸龍薈丸、梔子金花丸等。 也可以吃單味藥生槐花、生地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