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膝蓋跳動是什麼原因

膝蓋跳動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膝蓋關節部位抽筋, 尤其是常發生在夏季、秋冬季以及缺鈣的人群比較常見。 前者是因為關節炎、風濕骨病引起的, 一旦周圍的環境比較潮濕或是寒冷就會發生腿部和關節處抽筋;若是缺鈣引起的就要補充鈣元素, 搭配合理健康的飲食, 讓身體全面吸收營養。

1、膝蓋抽筋是怎麼回事

外界環境的寒冷刺激,如冬季夜裡室溫較低,睡眠時蓋的被子過薄或腿腳露到被外。

疲勞、睡眠、休息不足或休息過多導致局部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均可引起肌肉痙攣。 如走路或運動時間過長,使下肢過度疲勞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積;睡眠休息過多過長,血液迴圈減慢,使二氧化碳堆積等。

老年婦女雌激素下降,骨質疏鬆,都會使血鈣水準過低,肌肉應激性增加,而常發生痙攣。

睡眠姿勢不好,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絕對放鬆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

根據不同的原因採取下列不同的對策,可以很快解除痙攣而止痛。

2、膝蓋抽筋症狀體征

面肌抽搐是指面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作性無痛性收縮,首發症狀常從下瞼眼輪匝肌的輕微顫搐開始,逐漸向上擴展至全部眼輪匝肌,進而向下半部面肌擴展,尤以口角抽搐較多。 嚴重者整個面肌及同側頸闊肌均可發生痙攣,眼輪匝肌嚴重痙攣時使眼不能睜開,從而影響行走和工作,並可伴輕度無力和肌萎縮。 精神緊張、疲勞、自主運動時加劇,睡眠時消失。 面肌抽搐不伴疼痛,面肌隨意性收縮在非面肌抽搐時一般不受影響。

3、膝蓋抽筋疾病診斷

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功能性眼瞼痙攣發生于老年婦女,常雙側性,無下半部面肌抽搐。

習慣性抽動症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年,常為較明顯的肌肉收縮,與精神因素有關。

神經精神抑制劑引起面肌運動障礙(facial dyscinesia)者有新近服用奮乃靜、三氟拉嗪、氟呱啶醇等強安定劑或甲氧氯普胺(胃複安)的病史,表現為口的強迫性張大或閉合,不隨意舌外伸或捲縮等。

睡覺突然腿抽筋怎麼辦

醫生到來前採取的應急方法:

立即將平放於床上,頭偏向一側並略向後仰,頸部稍抬高,將患者領帶、皮帶、腰帶等松解,注意不要比患者跌落地上。

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與嘔吐物,以保證呼吸道通暢與防止舌根後倒,為防止牙齒咬傷舌,應以紗布或布條包繞的壓舌板或筷子放於上下牙齒之間。 並以手指掐壓人中穴位及合穀穴位,以上要求必須在幾秒鐘內迅速完成。

防止患者在劇烈抽撞時與周圍硬物碰撞致傷,但絕不可用強力把抽搐的肢體壓住,以免引起骨折。

夏天如何避免抽筋

穿舒服的鞋子。 夏天到了,愛美的女性都喜歡穿高跟鞋,然而高跟鞋會導致腿部肌肉緊繃,時間長了就可能引起抽筋。

適當補充鈉。 夏天天氣炎熱,大量出汗、喝水等能減少血液中鈉的濃度,從而導致抽筋,因此夏天要適當喝些淡鹽水補充鈉離子。

運動前要熱身。 夏天游泳運動最受歡迎,然而游泳前一定要充分熱身,否則局部溫度變化太大會引起抽筋。

注意腿部保暖。 開著空調睡覺,很容易導致夜間小腿抽筋,因此睡覺時一定要注意腿部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