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肌肉萎縮是小兒麻痹症的症狀嗎?

小兒麻痹症怎麼治是父母們擔心的問題。 隨著麻痹症後遺症的患者逐年上升, 使得很多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給家屬們帶來了極大的負擔。 那麼小兒麻痹症該怎麼治?

小兒麻痹症的病因

1、抵抗力

脊髓灰質炎病毒對一切已知抗生素和化學治療藥物不敏感,能耐受一般濃度的化學消毒劑,如70%乙醇及5%煤酚皂液。 0、3%甲醛、0、1mmol/L鹽酸及(0、3~0、5)×10-6餘氯可迅速使之滅活,但在有機物存在時可受保護。 加熱至56℃ 30min可使之完全滅活,但在冰凍環境下可保存數年,在4℃冰箱中可保存數周,在室溫中可生存數日。 對紫外線、乾燥、熱均敏感。

在水、糞便和牛奶中可生存數月。 氯化鎂可增強該病毒對溫度的抵抗力,故廣泛用於保存減毒活疫苗。

2、抗原性質

利用血清中和試驗可分為Ⅰ、Ⅱ、Ⅲ三個血清型。 每一個血清型病毒都有兩種型特異性抗原,一種為D(dense)抗原,存在於成熟病毒體中,含有D抗原的病毒具有充分的傳染性及抗原性;另一種為C(coreless)抗原,存在於病毒前殼體內,含C抗原的病毒為缺乏RNA的空殼顆粒,無傳染性。 病毒在中和抗體的作用下,D抗原性可轉變為C抗原性,失去再感染細胞的能力。 加熱滅活的病毒即失去VP4和核糖核酸,而成為含有C抗原的病毒顆粒。 應用沉澱反應與補體結合試驗可檢出天然D抗原及加熱後的C抗原。

3、宿主範圍和毒力

人類是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天然宿主和儲存宿主,猴及猩猩均為易感動物。

病毒與細胞表面特異受體相結合並被攝入細胞內,在胞質內複製,同時釋出抑制物抑制宿主細胞RNA和蛋白質的合成。

天然的脊髓灰質炎病毒稱為野毒株,在實驗室內經過減毒處理的病毒株稱為疫苗株。 疫苗株僅當直接注射到猴中樞神經系統時才能引起癱瘓,而對人神經細胞無毒性。 疫苗株病毒,特別是Ⅲ型病毒,在人群中傳播時可突變為具有毒性的中間株。 對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最可靠鑒別方法是進行核酸序列分析。

原先存在於腸道內的其他腸道病毒(柯薩奇和埃可病毒等),可對口服疫苗株病毒產生干擾現象,使之不能定居於腸黏膜上及進入血液迴圈,從而降低其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能力。

小兒麻痹症症狀

1、肢體肌肉萎縮無力、肢體變形、上下肢活動困難、關節不穩定、雙側肢體不等長等。

2、髖關節攣縮屈曲或者鬆弛不穩,甚至形成髖關節脫位。 膝關節屈曲畸形、小腿向內彎或者向外彎等均為小兒麻痹後遺症的症狀。

3、小兒麻痹後遺症症狀還表現在腳,腳也可以發生各種畸形,例如走路時腳跟不能落地或腳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內翻用腳背外側走路等。

4、另外,身體其他處也可發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彎曲畸形、骨盆的傾斜畸形等等。

5、沒有接種小兒麻痹症疫苗或接種的不成功,如疫苗過期、熱水服用或沒有按規定服完小兒麻痹症糖丸疫苗。 這也是小兒麻痹症的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