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 養生與保健
王宗嶽《太極拳論》有言:“太極者, 無極而生, 動靜之機, 陰陽之母也”, 這幾句話是《太極拳論》之總綱。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萬物, 人是萬物之一, 也必遵循太極運行變化之理, 練習太極拳也就要以太極的原理來指導實踐。
練習太極拳, 核心是“以心行氣。 以氣運身。 ”所謂“心”, 按現代語言可稱作“意”。 “氣”是指“內氣”、“元氣”。 意思是練太極拳應當在心意上下功夫, “要用意引導形體, 先在其心, 後在其身。 ”太極拳的套路、推手、散手以及器械演練, 皆是心意引導所致, 是心意的外在表現形式, 心有所想。 體有所做。 抓住“要在心意上下功夫”這個核心,
習太極拳者, 首需明松柔、虛靜、中和之理。 必以松柔為基礎, 松而不懈, 緊而不僵。 要知多一分松柔便少一分僵硬, 少一分僵力便增一分內力。 練太極拳時, 全身各個關節要處處鬆開, 筋膜拉長, 雖極其柔軟但所蘊藏的內勁使人感覺剛柔相濟。 渾厚無間, 唯此才能牽動四兩撥千斤。 故不可謂之柔, 也不可謂之剛, 網9柔渾然一體, 渾於無跡也, 方可謂之太極。
按以上要求練太極拳, 練到一定時間, 四肢未梢產生麻脹的內氣充盈之感, 這是體內行氣的表現, 是培養元氣、疏通經絡、補氣生血之過程。 亦是內力增加的體現。 持之以恆,
悟太極之道, 明松柔虛靜之理, 最終培養出中和之氣, 就必須在整體上下功夫。 太極拳是一項整體運動, 在松柔的前提下一動無有不動, 首先要把人體從頭至腳各部關節(頸、脊、尾、肩、肘、腕、胯、膝、踝)鬆開(幹太極推手過程中, 在對方相當壓力之下, 仍能保持各個關節鬆開, 才是所需的松柔), 並要求溜臀、裹襠、收腹、吸腹股溝、含胸、拔背、松頸、扣肩、虛靈神項、中正安舒。
在太極拳整體運動轉換過程中必須做到上下相隨, 內外相合。 連綿不斷。 使全身所有內外組織器官都在進行有機協調地運動。 再與呼吸吐納, 神意內守結合, 體會太極陰陽之變化, 使全體上下、左右、前後, 以及手足腰胯旋轉運動皆符合太極之理。 使自身達到內外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