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美食也絕種?盤點7種全球瀕危美食

此時此刻, 地球表面的溫度正在上升, 從義大利的通心粉到阿根廷的蜂蜜……一些國家賴以支援經濟的出口產品瀕臨消失。 你必須承認,

氣候變暖的確無時無刻不在瓦解著我們的生活。

義大利進口義大利面

馬可·波羅無法想像, 義大利將不得不進口義大利面。 因為氣候變化, 義大利或將無法種植做這種麵食所必需的基礎原料:硬質小麥。

今日, 英國氣象局將發佈一份報告:義大利的硬質小麥產量將從2020年起開始減少, 到本世紀晚些時候, 這種作物基本上會在義大利消失。 英國科學家警告稱, 未來一段時間, 地中海地區氣溫上升, 雨量減少, 將導致該地區的農作物, 特別是硬質小麥加速減產。

薩科齊喝不到葡萄酒

“請立即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保護法國的文化, 至少, 讓我們的葡萄存活下去吧。 ”就在幾天前, 多位法國著名的釀酒師給法國總統薩科齊寫了一封聯名公開信。

葡萄酒無疑是法國文化的象徵。 那裡, 有著令許多國家羡慕的適宜葡萄種植的氣候。 然而很快, 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將不復存在。 氣候變化正在打破法國葡萄糖度和酸度的平衡:氣溫過低葡萄會加深酒的酸味, 太熱又會增加含糖量。 顯然, 全球變暖正在給浪漫的法國葡萄酒添上一種新的味道。

阿根廷, 為蜜蜂哭泣

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到法國里昂, 全球各地的蜜蜂種群數量正在劇減。

作為繼中國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大蜂蜜出口國, 阿根廷佔有全球22%的市場份額。 但由於地處南美洲低窪地區, 從2006年開始, 阿根廷就不斷遭受著水災侵襲。 潮濕的冬季和多雨的夏季給蜜蜂覓食和採集花蜜造成威脅,

大量蜜蜂面臨著饑餓和營養不良, 甚至有爆發傳染病的危險。 不止蜂蜜將絕跡——蜜蜂數量銳減, 花類無法授粉, 當蜜蜂消失, 很多農作物也會隨之滅絕。

 

越南不再愛大米

越南大米正鼓足了勁兒漲價, 可出口額也呈直線下降。 就靠出口大米每年進賬29億美元的好事到頭了。

“這項貿易越來越危險。 ”根據亞洲發展銀行最新發佈的報告說, 越南的大米產量將大幅下降:海平面上升無疑會淹沒數萬頃農田, 不巧的是, 越南的大米業正好依賴於地勢低窪的湄公河和紅河三角洲, 即使是微小的海平面上升, 都可能給越南帶來災難性後果。 那些嚴重依賴大米的亞洲國家不得不另尋出路。 越南食品協會表示, 明年大米價格上漲50%幾成定局, “因為非洲也開始進口大米了”。

伏特加終於“名副其實”

伏特加, 本意“生命之水”, 很快你會發現, 它的價格將如同它的名字那樣遙不可及。

作為俄羅斯和波蘭的國酒, 伏特加一直是北歐寒冷地區十分流行的烈性飲料。 作為知名品牌, 伏特加每年的市場份額高達120億美元。

可根據英國氣象辦公室將於今日發表的報告, 在波蘭等地區氣溫上升的威脅下, 馬鈴薯和小麥等農作物的價格將出現上漲。 當然, 這意味著每瓶伏特加的價格很快就將飆升。

西班牙, 只剩鬥牛了

因鬥牛聞名全球的西班牙, 還是世界最重要的果蔬出口國之一, 不過, 你現在可以忽略這一點了。

根據歐盟日前最新公佈的統計結果, 西班牙年產水果、蔬菜2.5萬噸, 其中40%用於出口, 市場價值每年高達近500億歐元, 大大超過歐盟其他國家。 西班牙的烹飪傳統也依賴著豐富的蔬菜和水果資源。 然而, 西班牙大部分科學家最近在一項由歐洲委員會資助的研究項目中表示, 氣溫上升, 將把該國大部分土地變成沙漠。

德國的啤酒

提到德國, 我們的後代首先想起的, 將不再會是美味的啤酒和狂歡節。 眼下, 由於氣溫上升、缺水嚴重, 德國東部地區很多著名啤酒製造商的產量已直線下降。 換了別人, 可能會開始考慮用其他穀物代替以特殊水源灌溉的大麥來釀造啤酒, 可這在德國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這裡的啤酒製作有著歷史悠久的嚴格規定, 絕不可能魚目混珠。 於是, 歐盟最近出資近1000萬美元, 説明德國改建灌溉系統, 一切為了大麥。 (文章來源:39健康網 圖片來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