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痛風和風濕一樣嗎?兩者有什麼關係?

痛風是近年來非常常見的疾病(這個和我們日益改善的生活水準有很大關係)。 它是一種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以關節、結締組織和腎臟的炎性變化為主的代謝性疾病。 那麼痛風和類風濕關節炎有什麼區別呢?

痛風

痛風幾乎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 常表現夜間突然發作劇烈疼痛, 多以急性關節炎, 呈紅、腫、痛開始, 72小時達到頂峰, 一兩周可自行消失, 數年再發作。 當吃含嘌呤多的飲食, 如動物內臟、沙丁魚、酵母、煙、酒等, 高尿酸在血液和組織內積聚易形成痛風石, 多見趾骨關節周圍, 亦可形成腎結石等。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雖不屬於遺傳性疾病, 但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多發生於40歲左右女性。 早期症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 時輕時重, 反復發作, 遷延不愈, 常遺留骨關節強直畸形。 是一個慢性頑症, 病因不清楚, 與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相關。 不及時治療幾乎所有內臟器官都會受累:全關節可發生破壞性病變, 引起關節慢慢變畸形、強直, 雙手呈雞爪狀、功能喪失, 甚至癱瘓, 骨和骨骼肌萎縮, 還常常伴有關節外的症狀, 化驗可見類風濕因數陽性。

兩者的治療皆然不同。

痛風是用抗嘌呤代謝、促尿酸排泄的藥物, 如秋水仙控制症狀。 隨著時間的推延,

痛風因屢屢發作的關節, 不僅組織損害, 而且骨質的關節端有侵蝕, 再加上痛風石的沉積, 使關節呈慢性炎症和關節畸形, 很易與類風濕關節炎相混淆。

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療主要以抗炎、調整免疫調節為主。 如芬必得等非甾類抗炎藥、益賽普、類克等生物製劑、甲氨喋林等傳統抗風濕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