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呼吸吐納--形體采氣功法

形體采氣功法是比較高級的采氣法它要求練功者的經絡穴道全部通達, 而且形成了體呼吸, 方能進行。 特別是體呼吸是一重要的關鍵。 體呼吸法就是採用全身毛細孔呼吸的方法。

吸時意念全身毛孔張開, 吸進天地自然清靈之氣, 呼時意想全身濁氣、廢氣、病氣排出。 體呼吸法隨時隨地可以練, 睡覺時也可以採用種方法。 練到一定程度, 往往全身產生升浮感, 真是輕鬆愜意, 飄飄欲仙, 對失眠者也是一劑靈丹妙藥。

采天氣功法練功者取站位, 不拘方向全身放鬆入靜, 眼微間, 呼吸自然, 同時意念整天體之氣從上而下慢慢降落,

罩住自己的形體, 意念將自己置身於太空之中。

然後採用體呼吸法, 加強意念, 將整個天體之氣吸入體內。 采吸時, 練功者先由頭部吸氣, 逐漸擴到全身。 當全身都感知外氣進入時, 練功者可以加強意念, 盡情采吸天體之氣, 讓吸入的外氣沖通全身筋骨百穴、五臟六腑, 此時練功全身有沖脹之感。

埰地氣功法練功者取站位, 全身放鬆入靜、呼吸自然, 在入靜同時意念整個天地之氣從下而上升起, 逐漸罩住人體。 在地氣上升的過程中, 練功者先有地氣從雙腳進入, 隨地氣的上升, 逐步從腳底擴展全身。 當氣感很強時, 練功者將感到體態輕盈, 並有身體上浮和受氣衝動之感。

采太陽之氣功法練功者坐、臥皆可,

放鬆入靜, 呼吸自然, 面向太陽, 在入靜的同時, 意想太陽之氣從上而下進入人體。 當感覺全身沖脹時, 練功者可以強化意念, 將自己的整個形體置於太陽中進行熔煉, 此謂之練體, 時間可達半小時以上。

采月亮之氣功法其法與采太陽之氣法相同, 只不過當練功者全身沖脹有清涼之感時, 不將形體置於月亮中去, 而是引自己體內所吸之氣歸丹田結煉。

同樣, 形體采吸月亮之氣和結丹可以一起進行。 形體采吸太陽、月亮之氣, 練功者亦可以背向太陽、月亮, 意念太陽、月亮之氣從命門進入, 直沖兩腎, 可以壯腎。 女子以采太陽之氣佳。

局部采吸山水、花草、樹木之氣, 其法與上相同。

定向形體采氣功法采東方之氣法, 練功者取站姿,

放鬆入靜, 呼吸自然, 同時意念東方之氣由遠而近從自己的上體右側進入形體, 直至肝部。 采南方、西方、北方之氣法同上。

但南方之氣由練功者胸進入直至心臟, 西方之氣由整個胸部進入肺部, 北方之氣由腹部進入直至兩腎。 采中央之氣法。 練功者取站姿, 全身放鬆入靜, 呼吸自然, 意念中央上下之氣分別由下而上、讓吸入的外氣沖遍全身筋骨百穴, 五臟六腑。

采天地之氣功法練功者取站姿, 全身放鬆入靜, 呼吸自然, 同時意念整個天體之氣從天上向下降落, 整個大地之氣從地下向上升起。 練功意念自己站立在天地之間, 形體為無窮大。

頭頂極天, 為接天根, 腳踏大地, 為接地軸, 讓天地之氣由上而下慢慢進入人體,

大地之氣慢慢由下而上吸入人體, 在人體中部肚臍(神闕)交會。

練功者意念交會後的天際之氣繼續下行直至練功者腳底, 上升的大地之氣繼續上升至頭頂, 使整個形體所吸天地之氣混為一體。 此時, 練功者體內勻成混元氣, 其人體在氣和氣場的作用下, 與天地合為一體。

臥式形體采氣功法練功者取臥姿, 全身放鬆入靜, 呼吸自然、練功者可仰臥在地上或仰臥在床上, 以臥草地為最佳。

臥好後, 練功者意念整個天之氣從上降下, 由人體前面進入, 整個地之氣由地下升起, 從人體的背面進入人體, 二氣交會相互滲透, 勻成混元氣, 沖遍練功者全身。

入靜深者, 練功者形體將變到無窮大, 進入天地合一的氣場境界。 行功時間約在45分鐘以上。

完功後, 自然收功。

呼吸

1.自然呼吸:呼吸自然、柔和、細緩、均勻.與平時靜坐時一樣。

2.深長呼吸:在上述基礎上逐漸將呼吸加深、加長。

意守

1.意守丹田:上丹田是指印堂穴(兩眉間連線中點);中丹田是指臍中穴(臍內1寸3分處);下丹田是指關元穴(臍下3寸處)。 上丹田一般不宜意守。

意守中丹田能增強脾胃功能, 改善糖尿病中後期出現的腹脹、納差、腹瀉和消瘦等症狀。 關元穴是人體重要的穴位, 與人體強壯有關。 糖尿病患者身體抵抗力減退時可意守關元穴。

2.意守命門:命門穴是督脈上的一重要穴位, 位於第2腰椎棘突間, 也稱後丹田.是人體十二經絡之主。 命門在中丹田之後, 在意守中丹田的基礎上再意守命門, 意守完畢, 還需把意氣歸於中丹田。

3.意守湧泉: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穴位。 在腳心稍前方凹陷處。 作用為使氣下行, 頭腦清楚, 雙腿有勁。 糖尿病患者出現眩暈、肢體麻木、沉重時可意守此處。 練完功後將意氣歸於中丹田或下丹田。

4.意守足大趾:足大趾上有脾經(內側)和肝經(外側趾甲根後)通過, 意守足大趾有疏通肝脾二經、補氣活血功效。 練完功後要把意氣歸於中丹田。

練法

1.放鬆入靜:呼氣時.從頭部開始向下緩緩放鬆, 放鬆至中丹田(或下丹田), 也可沿脊柱放鬆到腰部命門穴, 雙上肢同時從肩部放鬆至肘部;吸氣後, 再配合呼氣從已經放鬆的部位繼續由上而下放鬆.

直至全身放鬆, 然後酌情意守上述穴位或大足趾。 如自覺某一處未放鬆, 可輕微動作使其放鬆。 一次放鬆不成,可次入靜放鬆。

2.氣息升降:當放鬆入靜運用自如後。可在意守下丹田和湧泉穴的基礎上練習升降:隨呼氣將氣息自下丹田經雙腿降至湧泉穴,稍停後再隨吸氣將氣息自湧泉穴經雙腿引入下丹田——如此升降,反復練習。如糖尿病合併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者,雙下肢可有疼痛感,否則會感到溫熱、輕鬆和舒適。

一次放鬆不成,可次入靜放鬆。

2.氣息升降:當放鬆入靜運用自如後。可在意守下丹田和湧泉穴的基礎上練習升降:隨呼氣將氣息自下丹田經雙腿降至湧泉穴,稍停後再隨吸氣將氣息自湧泉穴經雙腿引入下丹田——如此升降,反復練習。如糖尿病合併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者,雙下肢可有疼痛感,否則會感到溫熱、輕鬆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