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吃肉太多易傷心傷腦
許多人小時候記憶中的肉, 是作為奢侈品, 和計劃經濟時代那小小的肉票捆綁在一起的。 那時候, 只有春節這種大日子才能吃到肉餡的餃子,
吃肉太多, 傷“心”傷“腦”
科學研究發現, 早期的人類只吃蔬果而不吃肉類。 直到後冰河時期, 人類所需的水果、堅果與蔬菜不敷所需, 為了活命, 才開始吃死亡動物身上的肉作為 補充。 但過了冰河時期後, 素食品充足了, 吃肉的習慣卻延續了下來。 現實生活中, 我們身邊都有不少“肉食動物”, 漢堡、烤肉、烤鴨、紅燒肉———頓頓“無肉 不歡”。 據2002年全國營養調查資料顯示, 我國城市和農村居民每天動物性食物消費量分別為248克和126克,
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 吃肉過多對人體非常有害:美國每年至少有100萬新增心臟病患者, 近60萬人因此丟掉性命。 美國的心臟病研究委員會研究報告指出, 這些心臟病患者, 大多數是由於吃肉太多,
專家介紹說:“過量吃肉是不好, 可是從營養學上來講, 放棄肉食並非養生之道, 膳食平衡才是我們提倡的。 ”從農業上來講, 肉一般分為三類, 畜類、禽類和水產。 豬、牛、羊等為畜類;雞、鴨、鵝等為禽類;魚、蝦、貝等為水產。 三類肉口味營養不同, 適宜的人群也各異。
牛肉, 最強壯的肉。 凡身體虛弱而智力衰退者, 吃牛肉最為相宜。 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 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對生長發育及 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但牛肉的肌肉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 有很高的膽固醇和脂肪,
羊肉, 最滋補的肉。 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 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 還能益腎壯陽, 補虛抗寒, 強健身體, 是冬 令的滋養食療珍品。 但需注意的是, 羊肉畢竟性偏溫熱, 並非人人皆宜。 陰虛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關節炎、濕疹及發熱者應忌食。
豬肉, 最補鐵的肉。 豬肉肥瘦差別較大, 肥肉中脂肪含量高, 蛋白質含量少, 多吃容易導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質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 而且瘦肉 中還含有血紅蛋白, 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 能夠預防貧血。 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 因此, 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每天75克肉, 一副牌大小
專家表示, 肉中的蛋白質我們還可以用牛奶、豆類來替代獲得, 但是B族維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鋅、鐵等礦物質, 是無法用蔬菜水果來替代的。 “因此, 我們不是不需要肉, 而是不需要過多的肉。 ”
營養專家表示, “膳食平衡寶塔”中明確指出, 一個人每天攝入瘦肉75克, 即一副撲克牌大小的一塊。而蔬菜,每天最好攝入500克左右。“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將這兩樣吃反了。”
肉類有紅肉、白肉之分。紅肉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屬於此類。白肉則是指肌肉纖維細膩、脂 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包括鳥類(雞、鴨、鵝、火雞等)、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
體力勞動者適合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則多吃些白肉;男性對紅肉需求大,女性對紅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體機能退化,多吃紅肉易導致心血管 疾病和老年癡呆,還是吃白肉的好;小孩子為了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兩種肉都要吃。于康提醒,如果患有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最好少吃肉,多吃豆類食品,比如豆漿、豆腐等,若特別想吃一定要只吃瘦肉,以保證營養供給,還不會加重慢性病。肉類的烹調方法,應該統一遵循“低脂”的原則,涮肉、蒸肉、烤肉 (溫度不過高)三種吃法,不會增加額外的脂肪,還能去除部分肉類中本身含有的脂肪,最為健康。
保護環境,每週一天吃素
少吃肉不光為了自身健康,如今,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吃肉過多就是不環保的表現。
大量研究告訴我們這樣“殘酷”的事實:生產一公斤牛肉,相當於一輛汽車行駛250公里的碳排量;每吃掉一個漢堡,也就等於吃掉了一個廚房大小的 熱帶雨林;全球74%的大豆和33%穀物,用來餵養動物而不是給人吃,目前全球還有10億人處在饑餓之中,拿餵養牲畜的糧食,可以喂飽20億人;一個開吉 普的]素食者比一個騎自行車的肉食者更加環保。
世界觀察研究所曾指出,牲畜及其副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少占全球總排放的51%。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主演的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中曾披露,如果所有的美國人每週有1天不吃肉,相當於每年省9000萬張紐約到洛杉磯的飛機票。今年年初,網路上曾有一個名為《週一請吃素》的視頻迅速流傳,得到許多網友的支持。短片中,林志炫、高圓圓、鄭鈞等演藝明星,以及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主席帕喬裡呼籲大家,每週吃素食一天。
由於豬肉的纖維組織比較柔軟,還含有大量的肌間脂肪,因此比牛肉更好消化吸收。中醫上認為,多吃豬肉中的瘦肉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熱病傷津、燥咳、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雞肉,脂肪最少的肉。這裡說的雞肉,是指去皮的雞肉,因為雞的脂肪幾乎都在雞皮。每100克去皮雞肉中含有24克蛋白質,卻只有0.7克脂肪。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魚蝦,微量元素最多的肉。魚蝦中的微量元素極為豐富,含鈣、鋁、鐵、錳、銅、鈷、鎳、鋅、碘、氯、硫等,都是人體所必需的。水產品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不宜多吃。受海洋污染的影響,水產品內往往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易導致脾胃受損,引發胃腸道疾病
即一副撲克牌大小的一塊。而蔬菜,每天最好攝入500克左右。“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將這兩樣吃反了。”肉類有紅肉、白肉之分。紅肉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屬於此類。白肉則是指肌肉纖維細膩、脂 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包括鳥類(雞、鴨、鵝、火雞等)、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
體力勞動者適合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則多吃些白肉;男性對紅肉需求大,女性對紅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體機能退化,多吃紅肉易導致心血管 疾病和老年癡呆,還是吃白肉的好;小孩子為了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兩種肉都要吃。于康提醒,如果患有肥胖、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最好少吃肉,多吃豆類食品,比如豆漿、豆腐等,若特別想吃一定要只吃瘦肉,以保證營養供給,還不會加重慢性病。肉類的烹調方法,應該統一遵循“低脂”的原則,涮肉、蒸肉、烤肉 (溫度不過高)三種吃法,不會增加額外的脂肪,還能去除部分肉類中本身含有的脂肪,最為健康。
保護環境,每週一天吃素
少吃肉不光為了自身健康,如今,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吃肉過多就是不環保的表現。
大量研究告訴我們這樣“殘酷”的事實:生產一公斤牛肉,相當於一輛汽車行駛250公里的碳排量;每吃掉一個漢堡,也就等於吃掉了一個廚房大小的 熱帶雨林;全球74%的大豆和33%穀物,用來餵養動物而不是給人吃,目前全球還有10億人處在饑餓之中,拿餵養牲畜的糧食,可以喂飽20億人;一個開吉 普的]素食者比一個騎自行車的肉食者更加環保。
世界觀察研究所曾指出,牲畜及其副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少占全球總排放的51%。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主演的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中曾披露,如果所有的美國人每週有1天不吃肉,相當於每年省9000萬張紐約到洛杉磯的飛機票。今年年初,網路上曾有一個名為《週一請吃素》的視頻迅速流傳,得到許多網友的支持。短片中,林志炫、高圓圓、鄭鈞等演藝明星,以及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主席帕喬裡呼籲大家,每週吃素食一天。
由於豬肉的纖維組織比較柔軟,還含有大量的肌間脂肪,因此比牛肉更好消化吸收。中醫上認為,多吃豬肉中的瘦肉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熱病傷津、燥咳、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雞肉,脂肪最少的肉。這裡說的雞肉,是指去皮的雞肉,因為雞的脂肪幾乎都在雞皮。每100克去皮雞肉中含有24克蛋白質,卻只有0.7克脂肪。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魚蝦,微量元素最多的肉。魚蝦中的微量元素極為豐富,含鈣、鋁、鐵、錳、銅、鈷、鎳、鋅、碘、氯、硫等,都是人體所必需的。水產品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不宜多吃。受海洋污染的影響,水產品內往往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易導致脾胃受損,引發胃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