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腎結石需要補腎嗎

腎臟是人體泌尿系統中的一個非常重要並且龐大的器官, 而且在中醫學和西醫學上所指的腎臟都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大家常聽說的補腎是由中醫學提出來的, 這裡的腎主要是指腎氣虧損, 所以與西醫上泌尿系統器官腎臟有著很大不同的區別。 在腎臟上最常發生的疾病問題就是腎結石, 患了腎結石之後, 會嚴重影響到一個人的小便能力, 而腎結石需要補腎嗎?

腎結石的腎和補腎的腎其實不是一個概念。 中醫理論認為補腎在於補腎虛, 腎虛是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 腎虛的種類有很多, 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腎陽虛。 腎陽虛表現為寒症, 主要概括了有四肢發冷、畏寒的表現, 腎陰虛表現為熱證概括了燥熱、腰酸、盜汗、耳鳴、頭暈等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醫學理論中的腎並不是我們真正解剖學意義上的腎, 即中醫理論中的腎是古人理論模型中一個抽象的概念,

並非指實體器官的腎。 所謂的腎虛也只是一個模糊的傳統說法, 在現代醫學看來, 這只是簡單的對症狀進行的主觀猜想, 並沒有真正找到病因, 如果真有腎結石, 建議正規醫院就診, 早日排石。

腎結石

民間偏方

(1)核桃粥:核桃仁、粳米各100克, 冰糖30克。 將淘洗乾淨的粳米和去掉殼的核桃一起放入米鍋內, 加水500毫升, 冰糖打碎後放入鍋中, 燒沸後, 再用小火煮30分鐘成粥即成, 每日3次, 當主食服用。 補肺腎, 排結石。

(2)竹筍炒鴨肫:雞內金、黑木耳各30克, 鴨肥100克, 竹筍200克, 紹酒、蔥各20克, 薑10克, 素油50克, 將洗淨的竹筍和鴨肥切片, 雞內金研磨成細粉, 黑木耳去蒂, 蔥切段, 薑切片。 將油燒六成熟時, 加入蔥、薑爆炒, 煸出香味後,

放入鴨肥、竹筍、木耳及紹酒, 加食鹽少許, 炒熟後加, 入雞內金粉炒勻, 每日1次, 當佐餐食用。 消食積, 通淋解石。

(3)薏仁粥:薏苡仁50克, 粳米150克, 白糖30克, 將淘洗乾淨的薏苡仁、粳米, 放入鍋內, 加水1000毫升, 煮沸後, 再用中火煮50分鐘即成。 加入白糖, 拌勻食用, 早晚餐時, 當主食食用,

每日2次。 消食積, 通淋解石。

(4)紅棗薏仁魚翅湯:紅棗10顆, 薏苡仁、蓮子各30克, 魚翅50克, 將泡發的魚翅洗淨, 撕成絲狀。 將薏苡仁淘洗乾淨, 蓮籽去心, 紅棗去核, 將蓮籽、薏苡仁、紅棗入鍋先燉, 加水500毫升, 燉約30分鐘後加入魚翅, 再燉20分鐘即成, 每日1次, 可單獨食用。 補益氣血, 通淋利尿。

(5)薏蒸雞:活雞1只, 薏苡仁、核桃仁30克, 雞內金15克, 海金沙20克, 琥珀15克, 地黃15克, 紅棗10顆, 食鹽10克, 蔥20克, 薑15克, 紹酒20克, 芝麻油30克, 將薏苡仁、核桃仁、雞內金、海金沙(包煎)、琥珀(沖服)、地黃、紅棗放入鍋內, 加水500毫升;用中火煎煮25分鐘, 濾掉殘渣後, 留取藥汁, 把雞宰殺後去毛, 抹上紹酒、食鹽, 把蔥、薑放入雞腹內, 將藥汁與雞一起放入蒸盆;把蒸盆放到蒸籠內, 蒸1.5小時即成, 每日2次, 吃雞肉,

喝湯。 滋補氣血, 溶石排石。

外用偏方

白礬敷法:白礬研磨成細緻粉末, 加麵粉、大蔥適量, 用紗布包裹後壓成餅狀, 敷在肚臍上, 再用紗布纏在上面用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