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胃糜爛是怎樣形成的,長期胃炎需重視

很多人都有胃病, 特別是胃炎, 和日常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 如果胃炎不及時治療就很可能變成胃糜爛, 胃糜爛的患者飲食中要增加纖維素的含量, 不要喝濃茶, 酒, 咖啡。

一、病因

有的是長期的胃炎反復發作不加治療, 而導致胃糜爛;有的則是心裡有事, 壓力太大而導致胃不舒服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導致胃酸分泌亢進, 黏膜侵襲因素增強;胃腸運動功能減弱及幽門功能失調可導致膽汁和胰液反流而造成胃黏膜屏障破壞。 發展成胃糜爛。

二、相關檢查

糞糜蛋白酶 纖維胃鏡檢查 胃食管反流測定和顯像 色素內鏡檢查 無痛胃鏡

診斷:一般胃糜爛都有發病徵兆的, 比如飯後1小時胃部會疼痛、半夜有時胃部也會疼痛以及飯前1小時也有類似情況。 病理組織學顯示表層上皮細胞缺損, 其深度不超過粘膜肌層, 鄰近固有膜有充血、水腫、出血和炎性細胞浸潤, 與淺表性胃炎相同, 胃糜爛因一般不侵及粘膜肌層, 故愈後不遺留瘢痕。 從病理學的角度看, 糜爛的本身是一種急性炎症反應。

三、飲食

1、增加纖維素的攝取, 食用寓含纖維的食物。 纖維被認為是抗癌成分, 食用高纖維飲食同樣可以減少十二指腸潰瘍發生機會。 纖維被認為能促進粘蛋白分泌, 粘蛋白可以保護十二指腸粘膜。

2、忌飲濃茶、咖啡、酒類等;少吃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 如土豆、紅薯、洋蔥、煮黃豆等

3、 生冷、過涼的食物和飲料容易導致胃痙攣, 不利於病情的緩和;過熱、過熱的食品和飲料,

食用後會直接燙傷或刺激胃內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