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怎么吃
茯苓我們也叫做是茯菟或者是茯靈, 茯苓是屬于菌類的一種, 我們往往也將茯苓用于藥用, 茯苓在古代時候已經非常有名, 古時候的人們將茯苓稱為是四時神藥, 意思就是說無論在春夏秋冬哪個季節茯苓都能發揮很好的藥性。 茯苓雖然功效齊全但是我們要懂得如何吃茯苓。
茯苓有提高我們人體免疫力的功能, 常吃茯苓可以起到寧神的功效, 茯苓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 所以常吃茯苓還能預防和抑制癌癥。
茯苓(學名:Poria cocos(Schw.) Wolf.)別稱:茯菟, 茯靈, 茯蕶, 伏苓、伏菟, 松腴, 絳晨伏胎, 云苓, 茯兔, 松薯、松木薯, 松苓。 藥用部位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具有利水滲濕, 健脾, 安神的功效。 還可以制作成粉狀用來女士愛好的美白面膜。 分布區域: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 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 不分四季, 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膽堿、麥角甾醇、多種酶和鉀鹽。
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有利尿作用, 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茯苓還用作茯苓餅、茯苓酥和茯苓酒等。 有的國家將茯苓作為海軍常用藥物及滋補品的原料。 在溫度較大的地區和場所, 茯苓可作為重要的食療品種,
1.開胃湯:茯苓15克, 淮山藥12克, 谷麥芽各30克, 鮮、干鴨胗各1個, 煮湯飲服。 治小兒消化不良, 不思飲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 陳皮5克, 粳米適量, 煮粥食。 治小兒脾虛泄瀉, 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餅: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 白糖適量, 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 蒸熟。 適合小兒食用, 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陳皮姜汁茶:茯苓25克, 陳皮5克, 水煎, 飲服時加入生姜汁10滴。 有健脾和胃之效, 可治妊娠嘔吐。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 栗子25g, 大棗10個, 粳米100g。 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 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 攪勻, 煮至栗子熟透。 可加糖調味食。
本方用茯苓補脾利濕, 栗子補脾止瀉,
6.茯苓麥冬粥:茯苓、麥冬各15克, 粟米100克。 粟米加水煮粥;二藥水煎取濃汁, 待米半熟時加入, 一同煮熟食。 源于《圣惠方》。 本方以茯苓寧心安神, 麥冬養陰清心, 粟米除煩熱。 用于心陰不足, 心胸煩熱, 驚悸失眠, 口干舌燥。
7.茯苓餅:茯苓200克, 人參10克, 面粉800克。 二藥分別研為細末, 加食鹽少許, 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團, 做成約重100克的餅子若干, 烙熟。 每次食1個。
源于《重訂瑞竹堂經驗方》(原方稱“丹”, 實為點心)。 本方用茯苓、人參補氣益脾, 以人參延緩衰老。 用于補虛, 抗衰延年。
8.茯苓酒:茯苓60克、大棗20枚、當歸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 將上藥切碎裝瓦壇內, 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 每隔3日振搖一次, 每日飲服1-2次, 每次10-15毫升。 凡氣血虛弱、陰陽兩虧所出現的腰酸、腿軟、體倦乏力、遺精陽痿、須發早白、心悸失眠、食欲減退等均宜服用。
9.茯苓:用水浸泡, 洗凈, 潤后稍蒸, 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 曬干。
10.朱茯苓:取茯苓塊以清水噴淋, 稍悶潤, 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 反復翻動, 使其外表粘滿朱砂粉末, 然后晾干, (每茯苓塊100斤, 用朱砂粉30兩)。
11.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 先將白茯苓研為細末, 以水漂去浮者, 取下沉者, 濾去水, 再漂再曬, 反復3次, 再為細末, 拌白蜜和勻, 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 然后裝瓶備用, 每日2次, 每次12-15克, 白開水送服。 常服用本品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癥以及預防癌腫均有稗益。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茯苓, 我們知道茯苓既是一種菌類同同時也是常見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