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金色狗尾草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 雖然見效稍慢, 但對人體無副作用, 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 不過在選擇的時候, 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金色狗尾草這種藥材。

【別名】 金狗尾、狗尾巴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金色狗尾草的全草。

【原形態】 金色狗尾草, 一年生單生或叢生草本。 稈直立或基部傾斜膝曲, 近地面節可生根, 高20-90cm, 光滑無毛, 僅花序下麵稍粗糙。 葉鞘下部扁壓具脊, 上部圓形, 光滑無毛, 邊緣薄膜質, 光滑無纖毛;葉舌具有1圈長約lmm的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

長5-40cm, 寬2-10mm, 先端長漸尖, 基部鈍圓, 上面粗糙, 下面光滑, 近基部疏被長柔毛。 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或狹圓錐狀, 長3-17cm, 寬4-8mm(剛毛除外), 主軸具短細柔毛, 剛毛金黃色, 粗糙, 長4-8mm, 通常在一簇中僅具1個發育的小穗;第1穎寬卵形或卵形, 長為小穗的1/3或1/2先端尖, 具3脈;第2穎寬卵形, 長為小穗的1/2-2/3, 先端稍鈍, 具5-7脈;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 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或微短, 具5脈, 其內稃膜質, 等長且等寬於第2小花, 具2脈, 通常含3枚雄蕊或無;第2小花兩性, 外稃革質, 等長於第1外稃, 先端尖, 成熟時, 背部極隆起, 具明顯的橫皺紋;鱗被楔形;花柱基部聯合。 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邊、山坡和荒蕪的園地及荒野。

【化學成份】 種子油中含棕櫚酸(palmitic acid), 油酸(Oleic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和亞麻酸(linolenic acid)。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明目;止痢。 主目赤腫痛;眼瞼炎;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摘錄】 《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金色狗尾草的詳細介紹, 我們可以瞭解到關於金色狗尾草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 金色狗尾草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 充分的體現了金色狗尾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