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脾胃虛弱百病生 8種調理脾胃的方法

脾胃中西醫理解大不同

脾胃主要是消化功能。 西醫把脾胃腸叫消化系統。 中醫認為脾胃絕不是消化那麼簡單。 脾胃相當汽車的發動機, 如果發動機出問題了, 短期看可能沒問題, 只是發動機本身的問題。 但日久的話, 尤其程度嚴重的時候, 就可能影響到全身。

脾主肌肉暴瘦最容易傷脾胃

韓國明星裴勇俊為了拍寫真集, 一年內暴瘦20斤, 最後得了敗血症。 這種飲食失度, 勞逸失度, 短期內生活規律打亂了, 導致脾氣俱虛。

脾胃虛百病生, 脾胃損傷阻礙氣血生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出問題了, 就會通過氣血這個途徑最後影響到全身。 從脾胃開始, 接著到心腎, 然後接著到全身, 這是名醫張仲景通常認識治病規律。

脾胃不好幾大表現

臉色發黃: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 可能是脾虛, 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 飯後肚子發脹, 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鼻頭暗淡: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

以小坑為中心, 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 如果鼻頭發紅是脾胃有熱證, 表現為特別能吃, 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口唇無血色、乾燥:《黃帝內經》中指出, “口唇者, 脾之官也”。 脾胃很好的人, 其嘴唇紅潤、幹濕適度、潤滑有光。 反過來說, 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 就說明脾胃不好。

睡覺時流口水:《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涎”, 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 一旦脾氣虛弱, 睡覺時會流口水。

便秘:正常情況下, 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 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 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 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 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不好:古語講“胃不和, 臥不安”。 脾胃不好的人, 睡眠品質也會降低, 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精神狀態不佳:脾胃運化失常, 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

八種健脾胃方法

1、揉帶脈

脾主運化, 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 造成身體水濕停滯。 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

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 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 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 順便再說一下, 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 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2、吞唾液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 中醫學認為, 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 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 靈丹妙藥雖好, 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 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 能使人延年, 除百病。 ”

3、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 腳後跟抬起, 能抬多高抬多高。 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 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 不妨經常鍛煉腳趾。

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 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 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 這樣效果才會好。

4、推腹法

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 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

道理想通了, 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5、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 使氣血流注於胃經。 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

6、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 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7、捏脊法

言之, 就是捏脊樑骨, 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的時候, 不必拘泥於穴位, 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 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 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 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兩側更為方便快捷, 力度可大可小, 總之搓得發熱為止。

8、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 叫做“谷氣通於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在繁體字中, 山谷的谷寫作“穀”, 而穀物的穀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穀空虛,脾受納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而穀物的穀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穀空虛,脾受納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