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老人習太極 走路不怕跌

老人練太極拳可以為防止摔跤

俗話說“吃飯防噎, 走路防跌。 ”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和心血管病, 不慎摔跤的話, 輕者傷筋傷骨, 重者臥床不起。 如何防摔跌, 太極拳是較為理想的運動項目。

古書有傳, 拳術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濺出和翻落。 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持身軀平衡, 久而久之, 任憑風吹雨打, 也不前俯後仰、東搖西擺。

“太極拳以靜禦動, 雖動猶靜, 故架子愈慢愈好”, 這話說的是太極拳緩慢的特點, 道出了防跌的功能。 太極拳動作如抽絲, 行步如貓行, 小心翼翼, 步步為營, 久而久之, 習拳者自會養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

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 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 不易跌倒。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 正如人的走路, 左腳實則右腳虛, 右腳實則左腳虛, 一前一後、一虛一實, 邁步前進。 習拳者久經鍛煉, 更能應付緊急。 如前腳踩于香蕉皮, 必然打滑虛空, 後腳坐實, 就如樹根緊紮大地不為所倒。 再有, 久練太極拳者拳架特低, 根據物理重心低則穩, 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資料說美國老年協會曾作對比試驗。 一組老年人練健身房器材, 另一組則練太極拳, 結果後者平衡功能好, 腦子好, 走路穩健, 摔跤骨折比前者減少50%。 最後, 美國人得出一個結論, 說非常佩服中國東方人的智慧,

不花一分錢的太極拳比現代化器械的鍛煉要好得多。

太極拳十三要義

一、虛領頂勁。 虛領非實領也。 以意達到並非著實用力也。 頂勁者, 神貫於頂也。 用力則頂必硬, 血氣不能流通。 以意達到於頂, 頭額正直, 則精神自能提起。 而血氣亦流暢矣。

二、涵胸拔背。 涵胸者, 胸要內含, 便氣往下沉也。 胸忌挺出, 挺出則氣往上提, 腳跟易浮, 且易被攻擊之。 拔背者, 氣貼於背, 使脊骨如張弓也。 能涵胸則能拔背。 則能力由脊發也。

三、松腰胯動膝活。 太極拳之動作, 主宰於腰, 凡上下前後左右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 能松腰然後轉動靈活, 所謂腰似車軸也。 松腰重心則下沉, 下盤乃穩固也。 胯不動則腰不靈, 膝不活則足不輕。 言衛生則氣血淤滯, 言禦敵,

則身足轉動遲鈍。

四、氣沉丹田。 丹田小腹也, 道家名為丹田。 其位置在人體中部, 若涵胸松腰, 使橫膈膜下壓, 則氣蓄於此, 則重心得中, 精力團結, 為時既久, 金丹既蓄於此, 道家所謂之丹田也。 且橫膈膜下壓, 則肺部往下伸張, 呼吸和順, 氣血自然流暢于全體, 大有裨益也。

五、尾閭中正上提。 尾閭者脊尾骨也。 涵胸拔背, 使橫膈膜下壓, 自然氣蓄丹田, 然必尾閭中正上提, 而後蓄氣乃結實也。 又將全身重量由左腿移壓右腿, 或由右腿移壓左腿。 往前挪後時必須尾閭中正上提, 庶重量容易轉移, 滿身輕利頂頭懸也。

六、沉肩墜肘。 沉肩者, 肩鬆開下沉也。 墜肘者肘往下垂也。 筋若懸直, 則肩不能沉, 兩肩提起, 則氣亦隨上。 全身皆輕浮, 而發出力, 僅為兩臂之力,

非內勁也。

七、腿忌雙重。 太極拳處處皆分陰陽。 即處處皆分虛實, 如體重寄於右腿, 則右腿實, 而左腿虛。 體重寄于左腿, 則左腿實, 而右腿虛。 虛實分清, 而後轉動輕靈, 變化容易, 腿若雙重則虛實不分, 邁步重滯, 倘被人牽動一腿, 全身傾倒矣。

八、兩足落輕。 兩足落重則全身被震動, 血脈僨張。 且腦部受震動之刺激, 腦神經不能靜, 精神逐因而散亂。 故曰落足如落葉, 其輕也。

九、用意不用力。 人身有一部分用力, 其用力之部分, 則肌肉緊張, 蓋氣血凝聚於其間也。 氣血凝聚其間, 則此間氣血不流通矣。 用意不用力者, 全身鬆開, 不用拙力, 意 到則 氣行, 氣行 血活。 氣血流暢, 逐能輕靈變化, 圓轉自如, 又不用力, 則氣不外浮, 血往內運, 久習之,

收斂入骨。 骨髓充實, 自得真正內勁。

十、上下相隨。 足動、腰動、手動、眼神亦隨之動, 謂之上下相隨, 總須完整一氣。

十一、內外相合。 太極拳之主旨, 在於以神運體, 以體養神, 神在內, 體在外, 必內外相合, 始能內外兼修。 若神與體逴。 失其旨也。

十二、綿綿不斷。 綿綿不斷者, 即天行健, 自強不息之義也。 斷則息矣, 且斷續之際, 力不貫串, 最易為人所乘, 綿綿不斷, 自然無懈可擊也。

十三、動中求靜。 儒釋道三教, 有靜坐之法, 皆靜中求動也。 惟身體靜而後知血脈之動是否合度, 思想之動是否合理也。 太極拳則動中求靜焉。 隨身體手足之動注其目光於一點, 迴圈不已, 使之無暇他顧, 精神自然而靜, 靜則不散不亂, 常守其規。 習慣成自然, 若遇外悔之來,

雖目不及見, 身不及觸, 精神早已感覺, 即能自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