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春季如何預防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 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 人感染後一旦發病, 病死率100%。 初期表現為特有的狂躁、恐懼不安、怕風恐水、對聲、光等刺激敏感, 流涎和咽肌痙攣, 最終因呼吸或迴圈衰竭而死亡。

動物感染發病後表現狂暴不安和意識紊亂。 病初主要表現精神沉鬱, 舉動反常, 如不聽呼喚, 喜藏暗處, 出現異嗜, 好食碎石、木塊、泥土等物。 不久, 即狂暴不安, 攻擊人畜, 常無目的地奔走。

目前正值狂犬病高發季節, 與易患狂犬病的動物接觸機會多的人應提前預防注射狂犬疫苗, 如被犬類咬傷後感覺異常,

應立即就診, 以免錯過免疫時機, 危及性命。 如發現貓犬等動物異常, 應立即隔離, 並報告畜牧獸醫部門, 進行相應處理。

人發生狂犬病後症狀

在狂犬病的早期, 病人多有低熱、頭痛、全身發懶、噁心、煩躁、恐懼不安等症狀。 接著, 病人對聲音、光線或風之類的刺激變得異常敏感, 稍受刺激立即感覺咽喉部發緊。 被病獸咬傷的傷口周圍, 也有麻木、癢痛的異常感覺, 手腳四肢仿佛有螞蟻在爬。 兩三天以後, 病情進入興奮期。 病人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 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 恐水、怕風, 遇到聲音、光線、風等, 都會出現咽喉部的肌肉嚴重痙攣。 病人雖然非常渴卻不敢喝水, 喝了水也無法下嚥, 甚至聽到流水的聲音或者別人說到水,

也會出現咽喉痙攣。 嚴重的時候, 病人還有全身疼痛性抽搐, 導致呼吸困難。 狂犬病的病人, 神志大多數 清醒;但是, 也有部分病人出現精神失常, 說胡話。 興奮期約有兩三天后, 病人變得安靜下來, 但是, 隨之出現全身癱瘓, 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功能都會出現衰竭, 迅速陷入昏迷, 十幾個小時以後, 就會死亡。 狂犬病的病程, 一般不超過6天。

預防方法

控制野生動物間的傳播, 通過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誘餌實現控制寵物間的傳播, 為寵物強制性接種狂犬疫苗, 對易感人群預防性免疫接種, 為易於接觸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種狂犬疫苗被咬傷後預防性處理用消毒劑充分清洗傷口, 如雙氧水、碘基消毒劑、0.1%新潔爾滅,

或3%-5%肥皂水, 迫不得已的時候甚至只用清水洗滌也有意義。 但是注意不要用嘴吸傷口, 因為口腔中的微小破損可能拉近狂犬病毒與腦的距離!(參見前面關於病理部分的描述。 )較深傷口沖洗時, 用注射器伸入傷口深部進行灌注清洗, 做到全面徹底, 再用75%乙醇消毒, 繼之用濃碘酊塗擦。 局部傷口處理愈早愈好, 即使延遲1、2天甚至3、4天也不應忽視局部處理, 此時如果傷口已結痂, 也應將結痂去掉後按上法處理。 清洗傷口之後就應該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種疫苗的同時, 還可以在傷口附近浸潤注射狂犬病病毒抗血清, 但是如果使用抗血清的話, 有必要加大疫苗的用量, 以避免抗血清降低疫苗的效果。

急救措施

1、被流浪動物或者是不能辨明其健康與否的動物咬傷或抓傷後,

應立即用肥皂水反復沖洗傷口, 再用碘伏消毒(不是碘酒, 碘酒即碘酊, 會刺激皮膚黏膜)。 傷口不要包紮, 要保持暴露, 因為狂犬病菌屬於厭氧菌, 包紮導致傷口缺氧反而會加速病菌繁殖。 在被咬(抓)傷24小時內到防疫站, 疾控中心接種疫苗。 (醫院不提供疫苗接種)

2、狗咬傷分健康狗咬傷和狂犬病狗咬傷(後者又稱狂犬病或恐水病), 前者多無生命危險, 後者常存於瘋狗唾液中的狂犬病毒, 除狗之外, 帶毒的貓、狼咬傷後, 也會發生本病, 被感染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未做防注射者的發病率達30%~70%以上。

傳染源管理

(1)加強犬和貓的管理, 控制寵物間的傳播。 野犬應捕殺, 為寵物強制性接種狂犬疫苗,

發病的犬、貓立即擊斃、焚毀或深埋。

(2)控制野生動物間的傳播, 通過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誘餌實現。

疫苗接種

為易於接觸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種狂犬疫苗。 我國現用的是地鼠腎細胞培養狂犬病因定毒的甲醛滅活疫苗, 免疫方法為肌肉注射5針, 即第0、3、7、14、28天各注射2ml, 如咬傷程度嚴重或傷處近中樞神經可加倍量注射疫苗, 疫苗使用如不及時或劑量不足都會影響預防效果。 疫苗應在有效期內使用。

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的使用:在人被咬傷後, 除對傷口立即清洗外, 還可應用高價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以人的免疫血清為佳, 劑量為每公斤體重肌注20-40國際單位, 其中一半注射于傷口周圍。 如應用馬的免疫血清應有用前需做過敏試驗,

陰性者方可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