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多吃雞蛋 從頭補到腳

蛋白含量超海參補血功效勝阿膠

專家提醒:兒童孕婦每天2個, 成人老人每天1個;蛋清蛋黃最好一起吃

雞蛋是自然界的一個奇跡, 一個受過精的雞蛋, 在溫度、濕度合適的條件下, 不需要從外界補充任何養料, 就能孵出一隻小雞。 同樣, 雞蛋也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食品, 其中含有優質蛋白質、脂肪、卵磷脂、多種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礦物質。

曾經, 雞蛋被人們當成珍貴的補品, 只有孩子、老人、病人、孕產婦才有吃它的權利。 現在生活好了, 山珍海味都不再新鮮, 小小的雞蛋地位更是越來越低:膽固醇太高、脂肪太多、老人不能吃、慢性病人不能吃……這些“反健康”的帽子被扣在雞蛋頭上, 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怕吃雞蛋、少吃雞蛋、甚至不吃雞蛋。

雞蛋不是血脂“殺手”

令人惋惜的是, 許多醫學家和營養學家把他們的研究方向, 從雞蛋營養轉到了雞蛋對健康的危害上,

也給雞蛋扣上了不少“罪名”。 日前,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告甚至指出, 經常吃雞蛋的男性死亡率會升高22%,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 這個比率還要翻倍。

“人們對於雞蛋的顧慮, 多源於雞蛋中的膽固醇。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程義勇教授表示:“美國心臟病協會、中國營養學會等都建議, 普通成年人每天攝入的膽固醇不要超過300毫克, 高血脂者應控制在200毫克以下。 ”雞蛋蛋黃中的確含有許多膽固醇, 一個50克的雞蛋, 膽固醇含量達290毫克, 所以人們對它“敬而遠之”。 “事實上, 膽固醇並不是健康殺手, 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營養素, 參與維生素D和許多激素的合成。 再者, 人們每天自身合成的膽固醇幾乎達1000毫克,

遠比食物攝入的多。 對於血脂異常的人來說, 適當運動和放鬆心情對血脂的影響, 遠勝於少吃一個雞蛋。 ”

“目前並沒有一項真正的人群實驗證明, 吃雞蛋會使血脂升高。 大量研究指出, 每天吃一個雞蛋既不會升高血脂, 也不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相反, 雞蛋中的優質蛋白、維生素等, 正是慢性病人所需要的。 ”大連營養學會理事王興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雞蛋是“全營養”食品

在營養學界, 雞蛋一直有“全營養食品”的美稱。 程義勇說, 第一, 除了母乳, 雞蛋中的蛋白質組成是與人體最接近的, 吸收率要比牛奶、肉類或大豆都好。 “它是一種最優質、最天然的補品, 價格不貴, 且蛋白含量高, 是海參的兩倍。 ”第二, 雞蛋中含有珍貴的卵磷脂, 可以幫助脂類代謝, 有助於降低血脂。 第三, “蛋黃中的脂肪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 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欖油當中的主要成分———油酸, 對預防心臟病有益。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說。 第四,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 包括維生素A、D、K等,

對於人體健康都至關重要。 從中醫角度來說, 雞蛋更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平衡”食品。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 雞蛋蛋清性微寒, 蛋黃性微溫;蛋清能清熱, 蛋黃能補血, 其功效媲美阿膠。

近年來, 國內外營養學家和醫學家的研究發現, 每天吃1個雞蛋, 可以給你帶來“從頭到腳”的健康:

健腦益智。 雞蛋黃中的卵磷脂、卵黃素等, 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作用。 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 可釋放出膽鹼, 促進大腦發育, 改善記憶力。

保護肝臟。 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 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

防治動脈硬化。 美國營養學家和醫學工作者用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他們從雞蛋、核桃中提取卵磷脂, 每天給心血管病人吃4—6湯匙。 3個月後, 患者的血清膽固醇顯著下降。

預防癌症。 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2, 以及硒、鋅等礦物質, 這些物質都有防癌作用。

延緩衰老。 雞蛋含有人體所需的幾乎全部營養物質, 不少長壽老人的延年益壽經驗之一, 就是每天必食一個雞蛋。 中國民間許多養生藥膳也都離不開雞蛋, 如何首烏煮雞蛋, 醋泡雞蛋等。

每天到底該吃多少蛋

王興國表示, 現在人們在吃雞蛋方面還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就是光吃蛋清不吃蛋黃。 “我有一次在酒店吃自助早餐, 發現餐桌上散落著很多雞蛋黃, 覺得非常可惜。 雞蛋清的營養單一, 遠不如蛋黃, 這簡直就是以營養的名義進行浪費!有人認為蛋清的蛋白質含量高, 事實上,按照現代人的飲食模式,每天6兩左右糧食、一袋奶、一個雞蛋、一些豆製品、2兩左右的肉類再加上1斤左右的蔬菜和水果,很容易獲得足夠的蛋白質,根本不需要額外吃蛋清。”“人們給雞蛋扣上的各種惡名,其實是在給自己的不正確生活方式找替罪羊。紅肉吃的太多,油脂攝入量過高帶來的健康危害,遠比多吃一兩個雞蛋或蛋黃嚴重。”程義勇說。

針對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雞蛋的食用量的確要有所不同。程義勇推薦,兒童、孕婦、乳母和運動量大的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高於常人,可以每天吃1—2個雞蛋。還有一些人飲食中肉類較少,也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吃。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每天吃1個雞蛋即可。血脂異常患者或肥胖者,建議每週吃2—4個雞蛋較為合適。“最好放在早上或中午吃,可以為一天的工作提供充足營養,也可以避免晚上攝入過多膽固醇。”王興國提醒說,吃雞蛋的數量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習慣每天早晨吃個煮雞蛋,但如果知道當天可能會在外就餐,就可以省略雞蛋,因為下館子往往蛋白質會超標。”

對於雞蛋的烹調方式,王興國認為,煎炒烹炸樣樣皆可。“蒸蛋和蛋花湯最容易消化,適合兒童、老人和病人。缺乏維生素C是雞蛋唯一的‘短處’,所以搭配番茄、青椒、辣椒來炒,就可以彌補不足。水煮蛋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覺得味道單調,可以將煮好的蛋切塊,拌入沙拉或涼菜中。相比之下,煎雞蛋熱量較高,不宜多吃。”


事實上,按照現代人的飲食模式,每天6兩左右糧食、一袋奶、一個雞蛋、一些豆製品、2兩左右的肉類再加上1斤左右的蔬菜和水果,很容易獲得足夠的蛋白質,根本不需要額外吃蛋清。”“人們給雞蛋扣上的各種惡名,其實是在給自己的不正確生活方式找替罪羊。紅肉吃的太多,油脂攝入量過高帶來的健康危害,遠比多吃一兩個雞蛋或蛋黃嚴重。”程義勇說。

針對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雞蛋的食用量的確要有所不同。程義勇推薦,兒童、孕婦、乳母和運動量大的人,對蛋白質的需求量高於常人,可以每天吃1—2個雞蛋。還有一些人飲食中肉類較少,也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吃。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每天吃1個雞蛋即可。血脂異常患者或肥胖者,建議每週吃2—4個雞蛋較為合適。“最好放在早上或中午吃,可以為一天的工作提供充足營養,也可以避免晚上攝入過多膽固醇。”王興國提醒說,吃雞蛋的數量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習慣每天早晨吃個煮雞蛋,但如果知道當天可能會在外就餐,就可以省略雞蛋,因為下館子往往蛋白質會超標。”

對於雞蛋的烹調方式,王興國認為,煎炒烹炸樣樣皆可。“蒸蛋和蛋花湯最容易消化,適合兒童、老人和病人。缺乏維生素C是雞蛋唯一的‘短處’,所以搭配番茄、青椒、辣椒來炒,就可以彌補不足。水煮蛋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覺得味道單調,可以將煮好的蛋切塊,拌入沙拉或涼菜中。相比之下,煎雞蛋熱量較高,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