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

明代醫家龔廷賢的長壽經:食半飽、酒三分、樂逍遙

攝養詩

惜氣存精更養神,

少思寡欲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

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

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

任我逍遙過百春。

——龔廷賢

吃喝玩樂常用來形容紈絝子弟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其實這4件事也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明代著名醫學家龔廷賢活到92歲, 他在《攝養詩》中歸納出一套與吃喝玩樂有關的養生經:“惜氣存精更養神, 少思寡欲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 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 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 任我逍遙過百春。 ”他提醒世人, 在吃喝玩樂上好好做文章,

能保證身心健康。 那麼, 我們該如何對照這首詩來完善我們的生活呢?

1.飲食只吃七分飽。 進食定量、饑飽適中, 則脾胃這台消化機器就會運轉良好, 身體各組織器官便可及時得到營養供應。 反之, 過饑或過飽, 傷脾又傷胃, 對健康不利。 因此, 民間一直有“飯食七分飽, 健康活到老”的說法。 七分飽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 具體說, 就是感覺吃得差不多了, 卻還不想離開飯桌, 可再吃就會有點兒撐。 另外, 老年人等脾胃虛弱者應該多喝稀飯, 也可以嘗試一些藥粥, 在粥里加綠豆、蓮子、枸杞、百合、山藥、紅薯等。

2.喝酒止於三分醉。 常年過量飲酒的人容易患酒精肝, 甚至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疾病。 研究顯示, 飲酒者的肝硬化發病率比不飲酒者高7倍,

“喝醉一次酒相當於發作一次急性肝炎”。 酗酒還會危害神經系統、肝臟、心臟、腎臟、腸胃等。 慢性酒精中毒還會引起痛風和糖尿病。 因此, 龔廷賢和諸多中醫名家建議大家少喝酒, 尤其是白酒等烈性酒。 即便不得不飲酒, 也最好止於三分醉, 也就是感到有點頭暈, 但意識清醒, 還有自控力。 人們一旦喝醉, 就要多喝水, 加快酒精排泄, 以減少對肝臟的傷害, 第二天務必喝稀粥以養胃陰。

3.莫急躁、少操勞。 《內經》裡有句話說得好:“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 ”意思是放平心態, 做事從容不迫, 也別總是勞心勞神, 就不容易生病。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活了101歲, 他在《千金要方·養性序》中也說:“道德日全, 不祈壽而有福,

不求壽而自延, 此養生之大旨也。 ”我國曾對88位百歲老人進行過調查, 發現其中95.5%的都性格開朗、情緒穩定、樂觀向上、遇事寬容。 醫學和心理學研究也發現, 急躁、好勝、愛發脾氣的人易患心血管疾病。 這是因為情緒激動、大悲大喜可導致腎上腺大量分泌兒茶酚胺, 使血壓升高、心率增快, 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腦溢血等。 因此, 中老年人切不可過於操勞。 人活大半輩子, 要學會知足, 至於兒女, “兒孫自有兒孫福”, 讓他們自己去闖蕩。 生活中也要加強自我調控,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才能減少疾病發生, 促進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