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獲苓黃芪湯怎麼做?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很多中藥是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的, 只不過大家對其的藥性不是很瞭解, 只是享受那種美味。 比如土茯苓, 它就是一種中藥材, 尤其是在夏季、秋季經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在生活中, 土茯苓搭配另一種中藥材黃芪就可以製作成非常不錯的湯。 那麼, 土獲苓黃芪湯怎麼做?
土茯苓黃芪豬骨湯
食材
豬脊骨500克、土茯苓50克、黃芪30克、食鹽適量
做法
1. 將土苓苓、黃芪洗淨;
2. 豬脊骨洗淨, 斬塊、飛水待用;
3. 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 加清水適量, 武火煮沸後, 文火煮1~2小時, 用鹽調味即可。
此湯健脾益氣、利水消腫除濕。
提醒
一、祛濕還需健脾 土茯苓需要配黃芪
臉上泛油、身體有沉重感、昏昏沉沉、做事無力、經常有痰並且不太咳得出來的感覺、肥胖、水腫等等, 這些都是屬於體內有濕的症狀, 就需要我們來祛濕。
從中醫上講, 脾主運化, 能運化體內的水濕, 所以, 祛濕首要方法就是健脾。 因此, 健脾祛濕就像一對孿生兄弟, 好雙管齊下。
今天介紹的“黃芪土茯苓豬骨湯”的搭配, 就是遵循此原則。 如黃芪性溫味甘, 有補氣固表、利尿生肌等功效, 可用於氣虛乏力、自汗、水腫等症;而土茯苓可解毒除濕、利關節,
二者搭配燉湯, 能起到健脾益氣祛濕的功效。
二、夏天脾好 狀態就好
中醫有句老話說“脾乃後天之本”, 脾不好, 胃口不好, 那吃不好飲食, 藥也吸收不了, 何從談起養心、補腎?因此要在後天不斷地保護好脾胃, 不斷給它給養。
有些年輕女性一味追求苗條、骨感美, 減肥成功了, 卻傷了脾胃, 導致腎虛, 甚至懷孕困難, 這都是沒有保護好脾胃的典型例子。
除了今天推薦的搭配, 其實還可以用也有補氣益脾功效的五指毛桃和祛濕的薏米或扁豆搭配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