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脾胃虛寒?脾胃虛寒怎麼緩解?
經常聽到有些人說有脾胃虛寒的症狀, 脾胃虛寒是一種由飲食習慣所引起的症狀, 那麼脾胃虛寒到底是什麼呢?脾胃虛寒該如何去緩解呢?
脾胃虛寒指的是什麼
脾胃虛寒指由於脾胃陽氣虛弱, 納運失司而出現的症候。 許多慢性病, 尤其是慢性胃腸病患者疾病日久後可以見到。 常見中上腹部冷痛、脹滿, 隱痛且綿綿不絕, 按壓或熱敷後痛減, 勞累後疼痛加劇, 大便稀溏不成形, 嚴重的可以出現四肢不溫等。 多是在脾胃虛弱進一步加重後出現, 或者與脾胃虛弱並見。 雖然都可能表現為怕冷、胃痛,
脾胃虛寒的緩解方法
脾虛, 中醫術語。 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 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 多因飲食失調。 勞逸失度, 或久病體虛所引起。 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 脾虛則運化失常, 並可出現營養障礙, 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 或發生失血等症。
脾胃不和證名。 以不思食, 食而不易消化為主症。
脾胃濕熱見症多端, 胃脘疼痛, 嘈雜灼熱, 口幹不欲飲, 饑而不欲食, 小便色黃, 大便不暢是脾胃濕熱的辨證要點。 對此症的治療應本著清熱不礙利濕, 利濕不助熱的原則, 應用三仁東加減, 常加冬瓜皮、茵陳, 使濕祛熱清, 脾胃安和。 濕熱下痢多用葛根芩連東加減。 若出現黃疸之症, 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
胃痛隱隱, 綿綿不休, 冷痛不適, 喜溫膏按, 空腹痛甚, 得食則緩, 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 泛吐清水, 食少, 神疲乏力, 手足不溫,
脾陽虛衰, 陰寒內盛所表現的證候。 又稱脾陽虛寒證。 多由脾氣虛證發展而來, 或過食生冷, 或腎陽虛, 火不生土所致。 臨床表現, 腹脹納少, 腹滿時減, 腹痛喜溫喜按, 口泛清水, 大便溏薄清稀, 四肢不溫, 或肢體困重, 或周身浮腫, 小便不利, 或白帶量多質稀, 小腹下墜, 腰腹酸沉。 舌淡胖, 苔白滑, 脈沉遲無力。 脾胃虛寒證, 以脾失健運和寒象表現為辨證要點。 脾陽不足, 運化失健, 則腹脹納少。 陽虛陰盛, 寒從中生, 寒凝氣滯, 故腹痛喜溫喜按;陰寒之氣內盛, 水濕不化, 見口泛清水, 大便溏泄, 甚則完穀不化, 小便不利, 水腫。 婦女帶下清稀、腰腹酸沉, 屬寒濕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