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生原則 三分養陽七分補陰
“春夏養陽”語出《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系中醫因時制宜養生原則之一。
謂春夏之時, 自然界陽氣升發, 養生者宜順時而養, 須護養體內陽氣,
一般來說, 春夏養陽是對的, 但不能單純一味養陽, 而是要從陰中求陽;秋冬養陰也是對的, 也不能單純一味養陰, 必須要從陽中求陰。 這是因為臨床上單純的“陽虛”或“陰虛”是很少, 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多見的是“陰陽兩虛偏于陰虛或偏于陽虛”。
臨床上, 對於老慢支等患者, 遇到患者秋末冬初病情復發或加重, 遵“秋冬養陰”之旨, 投養陰潤肺化痰止咳藥,
對於陽虛的人來說, 補陽很簡單, 但養陰卻不容易。 純粹溫陽, 很快就會出現陽亢傷陰, 進而發生上火等不適症狀, 只有先把陰“養”起來了, 才不會出現陽亢。 其實, 氣虛的人同樣也需先養陰, 因為氣屬陽,
陽虛氣虛的人, 需三分養陽七分補陰。 如果有陽虛的症狀, 如怕冷、腰酸腰冷、頭昏耳鳴等, 可以服用金匱腎氣丸來幫助滋陰補陽, 且不上火。 此外, 平時還可以多用百合、沙參等滋陰潤肺的中藥材來泡水、熬粥、煲湯食用, 在溫陽的同時又能保證不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