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放久了上面有泡沫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 平時的飲品也多樣, 除了可樂, 紅茶, 果汁外, 人們平時也會沖一些蜂蜜水來喝。 蜂蜜是蜜蜂採集荔枝, 槐花等花粉經過采蜂人收集起來的。 蜂蜜能夠潤腸通便, 美容養顏, 我們可以在白開水中加入蜂蜜。 蜂蜜貯藏要放在通風陰涼處, 但是蜂蜜放久了上面會有泡沫。
蜂蜜上面出現一層白色泡沫,是正常現象, 並不是蜂蜜變質了!未經過任何人工處理的純天然蜂蜜, 在氣溫升高或搖晃(比如蜂蜜的灌裝、運輸途中的顛簸)時, 都會產生氣泡。 這是因為蜂蜜中的活性酶在不斷分解。
這些氣泡會逐漸聚集在蜂蜜表層, 形成一層白色泡沫, 按照蜜源、季節的不同, 這層泡沫有多有少, 甚至可能會造成包裝鼓脹。 這並不是壞了, 而是未經加工的土蜂原蜜的一種正常現象。
一般來說, 新蜜取出來一個月左右、每年春夏之交的時候, 是泡沫最為豐富的時候。
理論上來說, 要想蜂蜜不出現氣泡也是可以做到的。 一般蜂蜜廠家都會用濃縮機將蜂蜜中的水分去掉, 加熱到60℃殺死所有的活性酶, 同時添加一些別的成分。
另外還有一種蜂蜜不會有白色的泡沫:用白糖或者果脯糖勾兌而成的所謂蜂蜜。 所以告誡愛喝蜜的朋友不要貪圖信以為真超市上的蜂蜜, 那些都是加工處理了的, 把營養成分都去除了, 或是用糖加工的假蜂蜜。 其中假蜂蜜是用糖加工處理的濃稠像蜂蜜的效果加上香精自然像蜂蜜。 都是同樣的一個問題, 就是蜂蜜很稀, 像水一樣, 不成線, 不拉絲。 畢竟原蜜有很多的特性,
第一個就是稀:看著比超市 的跟加工過的稀, 即使是天然成熟蜂蜜, 也看著稀;
第二個就是漲瓶:蜂蜜一漲瓶, 所以為什麼我這幾天發的貨老出現漲瓶, 瓶底鼓起, 瓶蓋炸開漏出來了的原因,
第三個就是起沫起泡泡:會有不少人感覺那沫是什麼東西, 肯定是加東西了, 或者是壞了, 也有的會說沫占重量了,
如果你感覺蜂蜜很稀, 有幾種可能:
1、蜂蜜確實是很稀, 蜂農一般為了提高產量,
2、你見過的蜂蜜大部分都是加工過的或者是超市的蜂蜜, 那見到原蜜了肯定會以為很稀的, 即使是天然成熟蜂蜜, 讓你第一次見到也會感覺很稀的, 這很正常。 那遇到這種情況時, 想看蜂蜜的稠度的話, 就放到冰箱裡冷凍一段時間看稠度就可以了。
3、你見過的蜂蜜大部分是正在結晶的蜂蜜。 有很多買家跟說我, 天然成熟百花蜂蜜很稀, 荊條蜜很稠原因就是荊條蜜結晶了, 百花蜜幾乎是液體,結晶很少。單看我說的蜂蜜的濃度,就知道41度的百花蜜要比39度的荊條蜜稠的多。
但是他們以為結晶成固體的怎麼都要比液體要稠的多,這也是不正確的。網上很多辨別真假蜂蜜的方法都是不靠譜的,按著不靠譜的方法來判斷蜂蜜,判斷出來的結果也是不靠譜的。就比如“拉絲法”“滴紙法”,很多原蜜都是沒有冷凍前不能拉絲,冷凍後能拉絲,同樣的蜂蜜,同樣的判別方法,出來的結果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這方法靠譜嗎?非常不靠譜。隨便找一瓶工業國葡糖漿兌的假蜂蜜,工業果葡糖漿拉絲拉的非常棒,非常好,是蜂蜜嗎?不是的,但是實驗的結果要比真蜂蜜還像“真蜂蜜”。
百花蜜幾乎是液體,結晶很少。單看我說的蜂蜜的濃度,就知道41度的百花蜜要比39度的荊條蜜稠的多。但是他們以為結晶成固體的怎麼都要比液體要稠的多,這也是不正確的。網上很多辨別真假蜂蜜的方法都是不靠譜的,按著不靠譜的方法來判斷蜂蜜,判斷出來的結果也是不靠譜的。就比如“拉絲法”“滴紙法”,很多原蜜都是沒有冷凍前不能拉絲,冷凍後能拉絲,同樣的蜂蜜,同樣的判別方法,出來的結果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這方法靠譜嗎?非常不靠譜。隨便找一瓶工業國葡糖漿兌的假蜂蜜,工業果葡糖漿拉絲拉的非常棒,非常好,是蜂蜜嗎?不是的,但是實驗的結果要比真蜂蜜還像“真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