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石骨症有什麼症狀

很多人對石骨症不是特別的瞭解, 也叫做大理石骨, 或者是原發性脆性骨硬化, 雖然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比較低, 但是一旦發病, 危害特別大, 常常會導致軟骨鈣化, 引起骨質硬化, 對於比較嚴重的患者會造成髓腔封閉, 引起嚴重貧血。 甚至引起腦積水, 導致反復感染的發生。

臨床表現

1、石骨症可分兩型, 即幼兒型(也為惡性型)和成人型(良性型)。 易發生骨折, 多位於骨幹部, 其愈

2、合不延遲。 因骨髓腔變窄, 引起進行性貧血, 髓外造血器官可代償性增大。 氟中毒時重者顯不同程度軀幹關節酸痛, 活動受限。 氟斑牙為易見體征。

3、良性型:多見於成年人, 通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 常因自發性骨折或體格檢查時被發現。 偶有肝脾腫大和視聽障礙。 當骨硬化增生引起莖乳孔縮窄時, 可出現面癱。 貧血見於半數良性型患者。

4、惡性型:主要見於嬰幼兒, 特點為進行性貧血, 血小板減少, 肝脾腫大, 淋巴腺病, 腦積水和自發性骨折。 由於顱底畸形可出現顱神經壓迫症狀, 常有失明。 患者對感染的抵抗力減低。 病程進展快, 常因嚴重貧血、腦積水和反復感染等原因早期死亡。 少數可生存至兒童期。 患兒生長遲緩, 智力和性發育不良,

常伴發佝僂病、齲齒和骨髓炎。

併發症

由於骨髓腔被大量鈣化的基質充塞, 而使造血組織明顯減少, 發生髓外造血器官如肝、脾、淋巴結增大, 出現髓性無功能性貧血。 長期貧血導致患兒生長發育遲緩、營養差。

因骨內鈣質不能正常運送到骨骼生長部位,

故易在嬰幼兒期發生佝僂病, 並容易引起自發性骨折。 因顱骨骨質硬化增生、顱底各孔變窄小, 致使腦脊液回流受阻而發生腦積水、硬膜下積液或腦室擴張之CT徵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