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血小板不凝固怎麼辦

血小板如果出現不凝固, 引起的原因是比較多的。 如果凝血因數出現問題, 會導致血小板不凝固, 比較常見的就是一些血液疾病, 當然如果肝膽出現問題, 也可能會引起血小板不凝固, 根據不同的情況應該採取, 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尤其是比較嚴重的時候, 一定要加強護理, 瞭解具體的病情。

血小板不凝固怎麼辦

①執行造血系統疾病護理常規。 ②急性發作期, 應臥床休息。 ③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易消化飲食, 避免進食較硬的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 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誘發消化道出血。 有消化道出血時, 應根據情況給予禁食, 或進流食或冷流食, 出血情況好轉, 方可逐步改為少渣半流、軟飯、普食等。 禁酒。 ④心理護理上注意使病人保持鎮靜, 避免情緒過度緊張而激發或加重出血, 必要時可給予鎮靜劑。 ⑤加強必要的防護, 避免創傷而引起出血。

衣服應柔軟、寬鬆, 以免加重皮膚紫癜。

⑥進行醫療技術操作時, 動作要輕柔。 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或穿刺及肌肉注射。 必須注射時, 局部應加壓止血, 以免形成皮下血腫。 注意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物, 如潘生丁、阿斯匹林、右旋糖酐等, 忌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小板減少的藥物,
如磺胺炎、解熱止痛藥、奎寧、奎尼丁、氯丙嗪、地高辛等。 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特別對急性型與慢性型發作期的病人應隨時注意皮膚粘膜、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出血傾向。 如有大量出血時, 應及時對症處理與通知醫師, 並做好搶救準備。 應有專人護理, 定時測量與記錄血壓、脈搏、呼吸。 有休克時, 執行休克護理常規。 ⑧春、夏之際易發本病, 病人出院時應囑其注意避免受涼、感冒, 以免誘發發作。

病因

(1)免疫因素:目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已公認與免疫有關, 並且認為體液免疫是其中心環節。 已經證實大多數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 其中特別是PAIgG與PAC3增多, 從而在血小板表面固定IgG抗體分子的Fc片斷在補體C3b受體相結合, 使血小板被吞噬破壞, 或是抗血小板抗體與血小板相關抗原相結合, 在補體C5~C9的作用下, 使血小板直接溶解破壞。 (2)脾臟因素:已證實了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的大多數血小板在脾臟破,

切脾後, 其血小板計數可迅速增加, 骨髓巨核細胞恢復正常, 且多數病人血清中抗血小板抗體有所下降, 臨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好轉。 表明脾臟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有關。 (3)血小板功能也存在異常。 (4)毛細血管缺陷: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的毛細血管脆性增高, 但應用糖皮質激素後, 在血小板數量不增加的情況下, 出血症狀可有明顯改善, 說明毛細血管缺陷與本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