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解毒, 除濕, 通利關節。 用於濕熱淋濁, 帶下, 癰腫, 瘰鬁, 疥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 筋骨疼痛。

土茯苓的服用禁忌

肝腎陰虧者慎服。 土茯苓的中藥後致過敏, 周身皮膚瘙癢, 並起散在性大小紅斑丘疹。 原方去土茯苓後不發生過敏症狀, 如再加土茯苓則過敏症狀又出現。

茯苓的食療保健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膽鹼、麥角甾醇、多種酶和鉀鹽。 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有利尿作用, 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茯苓還用作茯苓餅、茯苓酥和茯苓酒等。 有的國家將茯苓作為海軍常用藥物及滋補品的原料。 在溫度較大的地區和場所, 茯苓可作為重要的食療品種, 經常食用可健脾去濕, 助消化, 壯體質。

茯苓的食用方法

1、茯苓栗子粥:茯苓15g, 栗子25g, 大棗10個, 粳米100g。 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 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 攪勻, 煮至栗子熟透。 可加糖調味食。 本方用茯苓補脾利濕, 栗子補脾止瀉, 大棗益脾胃。 用於脾胃虛弱, 飲食減少, 便溏腹瀉。

2、茯苓雞肉餛飩:茯苓50g,

雞肉適量, 麵粉200g。 茯苓研為細末, 與麵粉加水揉成麵團, 雞肉剁細, 加生薑、胡椒、鹽做餡, 包成餛飩。 煮食。 源於《奉親養老書》。 本方以茯苓補脾利濕, 雞肉補脾益氣, 薑、椒開胃下氣。 用於脾胃虛弱, 嘔逆少食, 消化不良。

3、茯苓麥冬粥:茯苓、麥冬各15g, 粟米100g。 粟米加水煮粥;二藥水煎取濃汁, 待米半熟時加入, 一同煮熟食。 源于《聖惠方》。 本方以茯苓寧心安神, 麥冬養陰清心, 粟米除煩熱。 用於心陰不足, 心胸煩熱, 驚悸失眠, 口乾舌燥。

4、茯苓酒:茯苓60克、大棗20枚、當歸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 將上藥切碎裝瓦壇內, 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 每隔3日振搖一次, 每日飲服1—2次, 每次10—15毫升。 凡氣血虛弱、陰陽兩虧所出現的腰酸、腿軟、體倦乏力、遺精陽痿、鬚髮早白、心悸失眠、食欲減退等均宜服用。

5、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 先將白茯苓研為細末, 以水漂去浮者, 取下沉者, 濾去水, 再漂再曬, 反復3次, 再為細末, 拌白蜜和勻, 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 然後裝瓶備用, 每日2次, 每次12—15克, 白開水送服。 常服用本品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症以及預防癌腫均有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