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

傳世名醫華佗的養生之道

華佗是我國古代聲望極高, 頗受人們敬仰的著名醫學家、養生家。 他不但精通醫術、麻醉術, 而且他一生熱愛體育鍛煉, 通曉許多養生學, 善於總結前人關於強身保健的經驗, 並在此基礎上, 創編了馳名千古的醫療保健體操, 成套的導引術式———五禽戲。 他是我國古代開創醫療體育的先驅者。

華佗生活在東漢末年, 各種疾病流行氾濫, 人民大眾不堪其苦。 一些庸醫巫婆卻趁機利用封建迷信活動來招搖撞騙, 人們得了病, 他們就說是衝撞了鬼或觸犯了神, 必得求仙討藥, 騙取錢財。 結果, 不但病未治好, 不少人反而被折磨致死。

當時還盛行煉丹成仙的邪說, 一些邪門歪道的“方士”到處騙人。 華佗極力抵制騙術邪說, 勇於探索, 敢於實踐。

有一次他為病人治病, 因操勞過度不慎著涼得了感冒, 他自知該服什麼藥治療, 但他不服藥, 而大膽地首先在自己身上採用了練身療法。 開始先做一些比較輕微緩慢的動作, 然後做一些全身性的運動, 最後再進行一些跳躍、攀登等劇烈運動。 不一會全身出了一場透汗, 身體立即感到十分輕快, 不久感冒病果真治好了。 從此以後, 他用此法為某些病人治療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他還採用其他的身體鍛煉療法治療頭暈目眩病人, 也都收到良效。 他認為, 適當的身體活動才是健身祛病、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

門軸轉動啟示了華佗, 使他聯想到古書上說過“戶樞不蠹, 流水不腐”的道理。 他認為, 人體必須經常活動, 但不能過度。 經常活動, 就能使消化系統增強, 血脈暢通, 就不容易生病了。 這和“戶樞不蠹, 流水不腐”是一個道理。 華佗衝破了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儒家的“死生有命”、“禍福天定”宿命論的思想束縛, 針鋒相對地提出用運動去健身防病的科學見解。 華佗不但積極宣導體育活動, 而且身體力行, 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鍛煉。

他每天早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 就是到室外進行體育健身鍛煉, 伸伸胳膊, 踢踢腿, 彎彎腰, 扭扭脖子, 使全身各處關節都得到活動, 天長日久, 便感到身輕氣爽, 精力充沛。 他外出治病和採集藥材常常要爬山越嶺走很多路,

他不僅不把走路爬山當成負擔, 反而看作是鍛煉身體的好機會。 尤其是進山采藥, 爬陡崖, 攀峭壁, 風風雨雨, 本來是很勞苦的, 但由於他把這些作為運動, 看作是健身、防病的法寶, 不僅不以為苦, 反以為樂。 所以他的身體一直很健壯, 精力旺盛, 他年過半百, 鬚髮飄白時, 仍然滿面紅光, 精神抖擻, 許多人都說他仿佛是仙人在世。

他創編的五禽戲, 因系模仿虎、鹿、熊、猿、鶴五種禽獸的神態和動作, 故得名。 五禽戲有5種類型的動作, 作用各不相同。 一般說, 經常練虎勢, 能使周身肌腱、骨骼、腰髖關節功能加強, 精力旺盛;練鹿勢能引伸筋脈, 益腰腎, 增進行走能力;練熊勢能使脾胃功能增強, 且能強壯體力;練猿勢能增強肺呼吸功能,

提高平衡能力。

五禽戲不僅要求形似, 而且要求神似, 應做到心靜體松, 動靜相兼, 剛柔並濟, 以意引氣, 氣貫全身, 以氣養神, 精足氣通, 氣足生精。 華佗根據自己的體會說, 經常練習五禽戲可以消除疾病, 走起路來腳腿輕便靈活。 如感到身體不適, 便可“起作一禽之戲”, 繼而身上微微出汗、再撲一些粉, 這樣就覺得全身輕快, 食欲也大振起來。

華佗對抗衰老養生也頗有研究。 據《後漢書》載:“他曉養生之術, 年且百歲, 猶有壯容, 時人以為仙。 ”其健康長壽的秘訣在於他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淡薄名利的養生觀。 他醫道高明, 療效神奇, 當時的統治者多次請他做官, 但他拒絕做官, 依然選擇了以醫濟世的道路。 他認為, 過分的名利地位觀念會成為思想之患而損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