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膏藥起水泡怎麼回事
膏藥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外用藥物, 如果在貼膏藥的時候出現水泡的情況原因是比較多的, 有可能是藥物達到了很好的作用, 是一種排濕的效果, 當然也不能排除的是皮膚出現過敏的情況, 這時候往往會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瘙癢的症狀, 在使用膏藥的時候, 一定要選擇正規的藥品, 要瞭解用藥的事項。
日常貼膏藥注意事項及禁忌
不宜貼之處
雖然說膏藥的使用非常靈活, 基本上是哪裡出現問題就貼在哪裡, 但是, 在頭面部特別是近眼處、口鼻處等附近不宜貼。 另外要提醒的是, 應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 如果要貼部位的汗毛比較多, 比較密, 最好先用醫用剃刀將汗毛刮掉後再貼膏藥。 否則一是影響藥效的吸收, 二是粘不住, 三是揭膏藥時帶起毛髮引起疼痛。
“通用”不合適
每種膏藥都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不可隨意通用。 例如, 因受風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損傷等,
方法要正確
在貼膏藥之前, 應先用熱毛巾或生薑片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淨拭幹, 然後再貼。 冬天氣候寒冷時, 橡皮類膏藥往往不易粘貼住, 這時可將膏藥貼好後再用熱水袋敷一下, 以便粘貼牢固, 增加治療效果。 烘烤方法也有講究, 如使用黑膏藥類膏藥, 應先將膏藥放在酒精燈、蠟燭等微火上加溫或將其漂浮在開水上面軟化, 等烘烤後的膏藥不燙皮膚時再貼於患處。
部位要選准
先摸准疼痛點。 粘貼時, 先將膏藥與襯墊分開一部分,
過敏不能貼
“如果貼上膏藥後, 10分鐘左右感到被貼部位的皮膚出現發癢、灼熱、刺痛時,
不超過24小時
由於膏藥用於肌表, 因此膏藥一般取氣味厚重的藥物, 貼於體表刺激神經末梢, 通過反射, 擴張血管, 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改善周圍組織營養, 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 一般一劑膏藥最長不要超過24小時, 時間長了, 不僅藥物已經失去效用, 而且還對皮膚不好。
起泡別弄破
如果貼過膏藥的皮膚上紅腫起泡, 儘量不要將水泡弄破, 用消毒紗布敷在上面, 讓水泡自己消退。 如果水泡起在容易被弄破的位置上, 那就需要到醫院請專業人員挑破並敷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