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甜玉米、小龍蝦、可樂 這些食物還能吃嗎
辟謠人素描
吃, 還是不吃?這不是一個難題, 請看本報和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為您推出的食物洗冤錄!
圣女果和美味的甜玉米到底是不是轉基因食品?
豆腐到底會不會影響到男性性征或男童正常發育?
小龍蝦難道真是日軍用來處理尸體的?
可樂殺精是真還是假……
食物洗冤
犯罪嫌疑人:
圣女果
案情:
圣女果是以色列研制的轉基因蔬果喲!吃多了有致癌風險, 尤其是孕婦, 不要吃這種小番茄。
洗冤:
圣女果是“原始番茄”品種, 而非轉基因產品。 番茄是茄科植物, 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 大約在公元前500年野生的櫻桃番茄被當時中南美洲的阿茲特克人馴化, 這種番茄如其名描述一樣, 果實很小。 16世紀初, 歐洲人將番茄引進了歐洲大陸, 后來意大利人開始在菜肴中使用番茄, 番茄才被真正當做一種蔬菜推廣種植, 直到這時, 番茄都還是袖珍型的。 之后, 更大更多的番茄果實成了育種的主要目標, 經過不斷的雜交選育, 番茄的個頭越來越大, 只是開始變得不香不甜, 甚至連酸味都省略了。 于是農學家們又翻出了那些番茄品種的家底, 圣女果就是較原始的番茄品種, 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完全馴化的品種雜交而來,
犯罪嫌疑人:
小龍蝦
案情:
小龍蝦的來歷要追溯到二戰時期, 駐中國的日軍生化部隊因為要處理大量的尸體, 但是考慮到用焚尸爐能源消耗太大, 而如果采取初級火化, 會造成周圍水體的嚴重富營養化, 因此日本人想到了當時日本國內隨處可見的克氏螯蝦(小龍蝦的前身), 經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 克氏螯蝦被成批運到日軍駐地, 擔任起水體清潔的工作。
洗冤:
1927年, 日本引入了第一只小龍蝦,
犯罪嫌疑人:
可樂
案情:
喝可樂造成精子減少, 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洗冤:
1985年, 美國哈佛醫學院婦產科的莎莉醫生和同事在體外混合精子和可樂, 檢測存活精子數量, 得出可樂具有一定的殺精作用的結論;1987年, 臺北榮民總醫院的洪傳岳等人則是檢驗了可樂存在下, 精子是否還具有跨膜遷移活性,
犯罪嫌疑人:
豆腐
案情:
大豆異黃酮有類雌激素作用, 吃豆腐會損害男人健康。
洗冤:
大豆中含有的異黃酮類物質確實是植物雌激素, 但其活力低, 不可能影響男性性征、使男人女性化, 目前也沒有足夠的研究可以證明豆制品殺精或者影響男性生殖能力。
植物雌激素是一類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非甾體類化合物, 因為生物活性類似于雌激素而得名, 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就屬于其中之一。
犯罪嫌疑人:
甜玉米
案情:
甜玉米是真正的轉基因食品!在美國這種玉米是只能用來喂動物, 不能給人吃的!
洗冤:
甜玉米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作物, 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甜玉米品種是1779年歐洲殖民者從美洲的易洛魁人那里收集到的Papoon玉米, 要知道那時候可還壓根沒有轉基因這一說。
現在的甜玉米品種雖然和幾百年前的不完全相同, 但它同樣不是轉基因的產物, 而是在自然突變的甜玉米品種的基礎之上,通過傳統育種技術——選育自交系、組配雜交種的辦法培育出的新的甜玉米品種。這些育種技術沒有對基因進行修飾、敲除、屏蔽等常說的轉基因技術手段,通過這些方法培育出來的甜玉米都不是轉基因玉米。
增強抗蟲抗除草劑特性的轉基因甜玉米確實有,也被世界上很多國家所接受,但是中國還沒有批準這類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種植,所以我們其實是不大可能在市面上買到轉基因甜玉米的。
犯罪嫌疑人:
雞翅
案情:
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而用激素、轉基因等手段催生出了無毛雞和多翅多腿雞這些怪物。
洗冤:
無毛雞確實存在,早在10年前就有了,是雜交的產物。以色列科學家將一種天生脖子上沒毛的雞與一種普通肉雞雜交,得到了生長迅速、脂肪含量低的品種。快餐供應商通常采用就近供應原則,如果當地有達到標準的食材就在當地買,否則就去臨近地區買。所以除了飼養無毛雞的中東地區之外,其他地方的消費者應該不會吃到無毛雞。
至于網上流傳的多翅多腿雞圖片,多出的部位形狀基本是一模一樣的,PS痕跡明顯。除了這些PS的圖片,再無更多證據證明這種雞的存在。現在的技術水平其實很難造出多翅多腿雞這樣的個體,嘗試培育這種雞,會大大提高成本,還無法保證成功的方法,不利于商業效益。
辟謠者說
往西瓜里打針
姓名:丁崝, Big·D
年齡:30 歲
學歷:生物分子免疫學碩士
職務:果殼網主題站編輯
生物分子免疫學,說白了就是研究疫苗。
“我喜歡做實驗,喜歡親自動手的感覺。”畢業找工作,丁崝先到一家醫療生物網站做編輯,后來看到百度貼吧科學愛好者吧轉帖的招聘信息,覺得自己還是舍不得丟棄從事了七八年的科研學習,從小就喜歡科普科幻的丁崝加入了果殼。
“我主要是做主題站的編輯,真正實際參與操作辟謠的、印象比較深的還是西瓜打針。當時網上傳不法商販利用注射器向西瓜內注射色素、甜味劑,讓西瓜變得又紅又甜。”丁崝回憶說:“我們覺得不太可能,從生物學的角度看,西瓜破損后微生物滋生,很難保持。我們就買來西瓜、注射器等,用含有色素的糖精和不含色素的糖精實驗。”
因為以前做實驗的時候經常給小白鼠做靜脈注射,同事們都認為丁崝是最佳注射手。
這雙手往西瓜里注射,感覺怎么樣?丁崝說手感挺硬的,尤其是西瓜“肚臍”那兒,幾乎推不進去,還有的針剛扎進去,西瓜就裂了。
最終實驗的結果是注射會留下針孔,注射器推入的溶液只能在一小片區域內較均勻地擴散開,并不能將整個瓜完全染色,在放置48小時后,從果殼網研發部征募了一名無辜的“程序猿”志愿者品嘗西瓜,最終得出的感覺是“帶有難以描述、令人不快的味道”,“帶有典型、濃郁的西瓜腐壞變餿的味道”。西瓜打針不靠譜!
“謠言總是反常識的,特別聳人聽聞,我學這個專業,有基礎知識,總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細節。”丁崝說,他還發現,許多謠言是“出口轉內銷”的,就是說唯一的英文博文或信息源是由中文翻譯過去的。
在果殼網的工作,丁崝說很愉快,有點理想主義色彩,他在做正確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讓別人少擔心。“不能保證所有人都看到我們傳播的內容,去相信,但是在傳遞著正能量,正確的信息。”
人人有臺謠言粉碎機
徐來 果殼網主編
科技領域是謠言的重災區,這是因為科學話語的專業性、奇怪的創作沖動;復古思潮的影響,由不信任引發的陰謀論以及逐利的商業動機,它們隨時都可能給平淡無奇的科學生活使一個絆兒。
你不去占領,偽科學就占領了,不把正確的傳播開,當人們心中形成了成見,再去動搖成本就高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做科學傳播就是不停地與那些科學謠言做斗爭:食物相克、養生產業、食品安全……
謠言粉碎機更傾向于與相關專業的學生、教師、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合作,一方面提供更為便捷、詳細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協助青年科學工作者們提高與一般公眾溝通的技巧。不厭其煩地將分析流言的全過程盡可能完備地記錄下來,甚至讓急于了解最終結論的讀者覺得有些冗長,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個:為不了解探索過程的讀者提供一種線索,使之逐漸熟悉自行探索的工具和好方法,最終實現人人有臺謠言粉碎機的愿景。 而是在自然突變的甜玉米品種的基礎之上,通過傳統育種技術——選育自交系、組配雜交種的辦法培育出的新的甜玉米品種。這些育種技術沒有對基因進行修飾、敲除、屏蔽等常說的轉基因技術手段,通過這些方法培育出來的甜玉米都不是轉基因玉米。
增強抗蟲抗除草劑特性的轉基因甜玉米確實有,也被世界上很多國家所接受,但是中國還沒有批準這類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種植,所以我們其實是不大可能在市面上買到轉基因甜玉米的。
犯罪嫌疑人:
雞翅
案情:
商家為了降低成本而用激素、轉基因等手段催生出了無毛雞和多翅多腿雞這些怪物。
洗冤:
無毛雞確實存在,早在10年前就有了,是雜交的產物。以色列科學家將一種天生脖子上沒毛的雞與一種普通肉雞雜交,得到了生長迅速、脂肪含量低的品種。快餐供應商通常采用就近供應原則,如果當地有達到標準的食材就在當地買,否則就去臨近地區買。所以除了飼養無毛雞的中東地區之外,其他地方的消費者應該不會吃到無毛雞。
至于網上流傳的多翅多腿雞圖片,多出的部位形狀基本是一模一樣的,PS痕跡明顯。除了這些PS的圖片,再無更多證據證明這種雞的存在。現在的技術水平其實很難造出多翅多腿雞這樣的個體,嘗試培育這種雞,會大大提高成本,還無法保證成功的方法,不利于商業效益。
辟謠者說
往西瓜里打針
姓名:丁崝, Big·D
年齡:30 歲
學歷:生物分子免疫學碩士
職務:果殼網主題站編輯
生物分子免疫學,說白了就是研究疫苗。
“我喜歡做實驗,喜歡親自動手的感覺。”畢業找工作,丁崝先到一家醫療生物網站做編輯,后來看到百度貼吧科學愛好者吧轉帖的招聘信息,覺得自己還是舍不得丟棄從事了七八年的科研學習,從小就喜歡科普科幻的丁崝加入了果殼。
“我主要是做主題站的編輯,真正實際參與操作辟謠的、印象比較深的還是西瓜打針。當時網上傳不法商販利用注射器向西瓜內注射色素、甜味劑,讓西瓜變得又紅又甜。”丁崝回憶說:“我們覺得不太可能,從生物學的角度看,西瓜破損后微生物滋生,很難保持。我們就買來西瓜、注射器等,用含有色素的糖精和不含色素的糖精實驗。”
因為以前做實驗的時候經常給小白鼠做靜脈注射,同事們都認為丁崝是最佳注射手。
這雙手往西瓜里注射,感覺怎么樣?丁崝說手感挺硬的,尤其是西瓜“肚臍”那兒,幾乎推不進去,還有的針剛扎進去,西瓜就裂了。
最終實驗的結果是注射會留下針孔,注射器推入的溶液只能在一小片區域內較均勻地擴散開,并不能將整個瓜完全染色,在放置48小時后,從果殼網研發部征募了一名無辜的“程序猿”志愿者品嘗西瓜,最終得出的感覺是“帶有難以描述、令人不快的味道”,“帶有典型、濃郁的西瓜腐壞變餿的味道”。西瓜打針不靠譜!
“謠言總是反常識的,特別聳人聽聞,我學這個專業,有基礎知識,總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細節。”丁崝說,他還發現,許多謠言是“出口轉內銷”的,就是說唯一的英文博文或信息源是由中文翻譯過去的。
在果殼網的工作,丁崝說很愉快,有點理想主義色彩,他在做正確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讓別人少擔心。“不能保證所有人都看到我們傳播的內容,去相信,但是在傳遞著正能量,正確的信息。”
人人有臺謠言粉碎機
徐來 果殼網主編
科技領域是謠言的重災區,這是因為科學話語的專業性、奇怪的創作沖動;復古思潮的影響,由不信任引發的陰謀論以及逐利的商業動機,它們隨時都可能給平淡無奇的科學生活使一個絆兒。
你不去占領,偽科學就占領了,不把正確的傳播開,當人們心中形成了成見,再去動搖成本就高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做科學傳播就是不停地與那些科學謠言做斗爭:食物相克、養生產業、食品安全……
謠言粉碎機更傾向于與相關專業的學生、教師、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合作,一方面提供更為便捷、詳細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協助青年科學工作者們提高與一般公眾溝通的技巧。不厭其煩地將分析流言的全過程盡可能完備地記錄下來,甚至讓急于了解最終結論的讀者覺得有些冗長,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個:為不了解探索過程的讀者提供一種線索,使之逐漸熟悉自行探索的工具和好方法,最終實現人人有臺謠言粉碎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