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萬聖節 萬聖節習俗大全

萬聖夜(Halloween)也稱作南瓜節, 在每年的10月31日, 是英語世界的傳統節日, 主要流行於北美、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 戴上面具, 挨家挨戶收集榶果。 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萬聖夜英文稱之“Halloween”, 為“All Hallow Eve”的縮寫, 是指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夜, 類似於聖誕夜被稱為“Christmas Eve”。 “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 與holy詞源很接近, 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 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 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 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

萬聖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 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節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

這傳說與中國的盂蘭節類似。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Anoka號稱是“世界萬聖節之都”, 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萬聖夜的起源

兩千多年前, 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 “HALLOW” 即聖徒之意。 傳說自西元前五百年, 居住在愛爾蘭、蘇格傑克南瓜燈刻上趣怪樣貌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 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 即10月31日。 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 也就是新年伊始, 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 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 借此再生, 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 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 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 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

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 之後, 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 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西元1世紀, 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 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 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 戴著可怕的面具, 打扮成動物或鬼怪, 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遊蕩的妖魔。 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 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 時間流逝, 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 變得積極快樂起來, 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 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

到了今天, 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 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信主後, 立基督教為國教, 當時的基督教實際已演變成天主教。 君士坦丁下令全國人民都要皈依基督教, 結果沒有悔改的異教徒加入了教會, 把各樣 異教作風帶進來, 包括死節, 他們要維持這節日為生活的一部份。

由於教會無法消除民眾的異教風俗, 只有把部份風俗聖化, 特別是十月三一日的死 節。 在第八世紀, 羅馬教皇定十一月一日為萬聖日(All Saints’ Day), 來紀念教會史 上一切殉道的聖徒。 這樣, 十月卅一日便是萬聖日的前夕。 天主教會容許民眾在十月 卅一日守節, 因為十一月一日是聖日。 後來All Saint’s Day 變成All Hallows Day, 而hallows是“神聖”的意思, 十月卅一日便是萬聖夜(All Hallows Evening)。

Evening後來縮減為eve和een, 前者是“前夕”的意思, 後者是evening的 縮寫, 意即“夜晚”, 便成為今天的Halloween, 代表死節是萬聖日的前夕。 華人索性把十月三一日稱為萬聖節, 其實該譯作“萬靈節”。

萬聖夜象徵物

傑克南瓜燈萬聖夜的主題是鬼怪、嚇人, 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 通常與萬聖夜扯上關係的事物有鬼魂、食屍鬼、巫婆、蝙蝠、黑貓、貓頭鷹、精靈、僵屍、骷髏和惡魔等, 還有虛構人物如吸血鬼和科學怪人。

黑色和橙色是萬聖夜的傳統顏色。 現代萬聖夜的產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綠色和紅色。 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 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

傑克燈是萬聖夜最廣為人知的象徵物。 在英國和愛爾蘭, 當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蕪菁中燃點蠟燭造成傑克燈,

但移民到美國的人很快便採用南瓜代替, 因為南瓜比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圖案。 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嚇人的面容, 並放在大門口的階級上, 傳統上此做法是想嚇走惡魔或妖怪。

南瓜是橘黃色的, 所以橘黃色也成了傳統的萬聖節顏色。 用南瓜雕制南瓜燈也是一個萬聖節傳統, 其歷史也可追溯到愛爾蘭。 傳說有一個名叫傑克的人非常吝嗇, 因而死後不能進入天堂, 而且因為他取笑魔鬼也不能進入地獄, 所以, 他只能提著燈籠四處遊蕩, 直到審判日那天。 於是, 傑克和南瓜燈便成了被詛咒的遊魂的象徵。 人們為了在萬聖節前夜嚇走這些遊魂, 便用蕪菁、甜菜或馬鈴薯雕刻成可怕的面孔來代表提著燈籠的傑克,

這就是南瓜燈(Jack-o-lantern)的由來。 愛爾蘭人遷到美國後, 便開始用南瓜來進行雕刻, 因為在美國秋天的時候南瓜比蕪菁更充足。 現在, 如果在萬聖節的晚上人們在窗戶上掛上南瓜燈就表明那些穿著萬聖節服裝的人可以來敲門搗鬼要糖果。

萬聖夜的活動

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

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ing)。 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 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 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 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 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制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 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 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Tricke or Treat”遊戲起源於愛爾蘭。 古代的愛爾蘭異教徒相信, 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于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同時村民們也都會在屋前院後的擺放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使它們不會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一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商家或家庭的“Trick or Treat”遊戲。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傳統的萬聖夜服飾包括僵屍、鬼魂、巫婆、惡魔等。典型的服飾時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布扮鬼。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認為萬聖節前夜鬼魂會來到人間,故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近年,萬聖節前夜的裝扮已不限於恐怖,而可以作任何打扮,如扮成電視劇或電影明星,以及公眾人物,例如政治家。2004年適逢美國總統選舉,喬治·布希和克裡成為美國流行的萬聖節前夜打扮。而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消防員、員警等成為小孩的扮演對象。據估計,2004年有大約215萬個美國小孩裝扮成蜘蛛俠,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打扮。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很普遍。計畫於1950年推出,籌款小錢箱通過學校分發予小孩,讓小孩討糖果時順通收集捐款。據估計,推出以來已籌得超過1.19億美元。

研究機構 BIGresearch 曾為美國全國零售聯盟進行調查,發現53.3%的顧客會為2005年萬聖節前夜購物,平圴消費額38.11美元,較去年高10美元,以此推算,美國消費者為2005年萬聖節支出的金額高達33億美元。

咬蘋果遊戲(bobbing for apples)

參加者設法只用嘴巴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

其他遊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蒙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在北美,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不過,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頭骨。這個習俗自19世紀後期已經非常流行,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說鬼故事及看恐怖片是萬聖節派對中常見的活動。以萬聖節為主題的電視特輯通常在萬聖節假期當天或之前播放,對象多數是兒童。

不同宗教觀點

大部分的基督教徒認為萬聖節沒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日看待。但有一些教會視萬聖節為魔鬼撒旦的節日,而強烈反對教徒參與任何萬聖節活動.

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于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因而,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同時村民們也都會在屋前院後的擺放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使它們不會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後來這一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就成了孩子們取笑不慷慨之商家或家庭的“Trick or Treat”遊戲。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傳統的萬聖夜服飾包括僵屍、鬼魂、巫婆、惡魔等。典型的服飾時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布扮鬼。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認為萬聖節前夜鬼魂會來到人間,故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近年,萬聖節前夜的裝扮已不限於恐怖,而可以作任何打扮,如扮成電視劇或電影明星,以及公眾人物,例如政治家。2004年適逢美國總統選舉,喬治·布希和克裡成為美國流行的萬聖節前夜打扮。而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消防員、員警等成為小孩的扮演對象。據估計,2004年有大約215萬個美國小孩裝扮成蜘蛛俠,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打扮。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很普遍。計畫於1950年推出,籌款小錢箱通過學校分發予小孩,讓小孩討糖果時順通收集捐款。據估計,推出以來已籌得超過1.19億美元。

研究機構 BIGresearch 曾為美國全國零售聯盟進行調查,發現53.3%的顧客會為2005年萬聖節前夜購物,平圴消費額38.11美元,較去年高10美元,以此推算,美國消費者為2005年萬聖節支出的金額高達33億美元。

咬蘋果遊戲(bobbing for apples)

參加者設法只用嘴巴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

其他遊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蒙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在北美,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不過,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頭骨。這個習俗自19世紀後期已經非常流行,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說鬼故事及看恐怖片是萬聖節派對中常見的活動。以萬聖節為主題的電視特輯通常在萬聖節假期當天或之前播放,對象多數是兒童。

不同宗教觀點

大部分的基督教徒認為萬聖節沒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日看待。但有一些教會視萬聖節為魔鬼撒旦的節日,而強烈反對教徒參與任何萬聖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