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術後血栓的症狀有哪些

手術以後引起血栓的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 患者往往會導致下肢靜脈血栓, 會引起患者出現下肢腫痛, 會引起局部發生沉重感, 這時候走路或者站立的時候會引起病痛加重, 對患者的危害是比較大的, 如果不注意及時的治療和預防, 可能還會引發肺栓塞, 這是更嚴重的一種病症表現。

術後血栓的症狀有哪些

1.靜脈血栓 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血栓, 通常由血流緩慢或淤滯所引起。 靜脈血栓特點是含有大量紅細胞和纖維蛋白, 血小板表現聚集和脫顆粒改變, 其數量較少;血栓外觀似試管內的全血凝塊, 顏色暗紅, 稱紅色血栓。 靜脈血栓形成常常引起血管腔閉塞, 因而血栓近端以紅細胞為主, 尾端往往有新的血小板黏附在表面。

2.動脈血栓形成 又稱白色血栓, 主要是由血小板和纖維蛋白組成, 通常發生在血流較快而血管壁有損傷的部位, 或血管異常部位。 血小板只黏附在病變的血管壁上, 形成血小板血栓, 血液通過時可有纖維蛋白在局部形成, 並附著於血小板血栓表面。 3.微循環血栓 以纖維蛋白的沉積為主的纖維蛋白血栓, 或稱透明血栓, 微血管血栓可由於微循環障礙, 引起血管內凝血;也可由脫落的栓子堵塞小血管,
或因某些因素直接損傷微血管內皮細胞導致纖維蛋白沉積。 常見的有DIC、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手術後血栓預防

1.對容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 如肥胖、下肢外傷史、高齡、長期臥床及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

應在手術前評估的基礎上, 制定有針對性的預案, 必要時及早給予活血或抗凝藥物, 同時加強凝功能的監測。 2.加強術後護理, 如病人需要臥床的, 早期應該勤翻身, 鼓勵其開展床上活動, 如深呼吸, 有效咳嗽, 足、趾的經常主動活動和屈伸下肢等, 以減少靜脈血瘀滯。 高危病人應抬高下肢20—30度, 以促進血液回流, 必要時下肢穿醫用彈力長襪。 3.如無特殊情況, 術後病人應盡可能早期下床活動, 一般於術後2~3天可在床邊坐起, 活動四肢, 其後循序漸進, 逐漸增加活動量。 4.加強飲食護理, 宜食用清淡、低鹽、低脂、富含維生素、高蛋白和高纖維素的食物, 預防便秘的發生, 以免因排便困難而致腹內壓增高而影響下肢靜脈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