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盞與燕盞的區別
燕窩的燕盞部位相比於三角盞濃度要更小一些, 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形狀不同。 當然, 除了形狀之外, 它們的功能和營養價值也略有不同。 但是無論是燕盞和三角盞, 它的價格都非常昂貴, 並不是普通人能夠接受的。 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三角盞與燕盞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沒有差別, 最大的差別是外觀。
按燕窩形狀分為燕盞、燕條、燕碎、燕餅。
燕盞, 它的營養、香味、發頭都是最好的, 色澤帶通透帶微黃, 有光澤, 有燕窩的香味, 燕盞的形狀完整, 相比其他如燕碎, 燕條等質地好, 纖維密而不疏。 泡發率高, 平均可以泡大3-5倍, 最上級的燕盞可以泡發5-8倍。
燕角為白燕盞之角。 來自于燕盞兩端的角的部分。 是金絲燕築巢時用於支撐整個燕窩重量的部分。 與燕盞相比, 燕角更加的厚實, 緊密, 色澤較白, 帶有透光感。 其所含膠質較燕盞更加豐富, 口感更有嚼頭,
燕盞保留了採摘時完整的燕窩形狀, 分為平盞(半月型或船型)和三角盞。 燕子在平直立面上築的巢, 呈半月形狀, 稱作平盞, 而燕子在牆角或拐彎處築的巢, 呈三角形狀, 稱作三角盞。 平時我們賣的燕窩一般稱為燕盞,
原盞採用極輕毛燕, 從燕屋摘下來稍為修剪一下邊角, 沒經過任何處理的燕窩;密盞採用輕毛燕, 挑毛後留下很小的縫隙, 需要技師推壓帶輕薄底座的燕窩;疏盞採用中毛燕或重毛燕, 挑毛後留下比較多的縫隙, 需要技師推壓帶輕薄底座的燕窩。
發頭:原盞保持原始盞型, 最接近原料最高品質的燕盞, 燕絲較粗, 泡發率可達7-10倍, 密盞疏盞次之。
燕窩採摘、加工或運輸過程中的破盞, 我們一般稱為燕條。 或者是燕毛較多的原料, 加工後無法歸類燕盞的燕窩我們也稱為燕條, 實際上是殘盞, 形狀沒有燕盞漂亮,
發頭:泡發率低於5-8倍。 價格相對燕盞而言, 較低。
選擇:燕盞燕條燕角燕碎的區別, 適合自己吃。 當然價位若可以接受, 燕盞固然是首選。
支撐整個燕巢重量的部分, 就是燕窩粘結在燕板上兩邊的頭尾, 是金絲燕最先吐出燕窩粘在木梁上的那部分,
燕角因此比燕窩其他部分更加密實, 且同牆壁或者燕板長時間的接觸, 不可避免的發生一些滲色作用, 看起來顏色也更深一些, 或者白中有灰, 或者略顯黃色。 因為燕角是靠牆角的部分比較厚實, 比較硬, 建議用溫水泡10個小時以上, 通常會把它剪出來與燕盞分開浸水, 浸水前更會把燕角撕成片狀, 令它更易浸發。 燉的時間比燕窩可適當延長1小時, 燕角吃起來也比較有嚼頭, 燉出來也相對比較香。
發頭:因為燕角質地比較堅硬,
選擇:喜歡爽口, 彈性好的, 又想實惠的, 這款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