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排出體內濕氣 只需要四招

濕邪侵犯人體, 導致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混濁、頭重如裹, 身體沉重困乏等症狀。 因此, 及時清除濕邪也是養生保健的關鍵。

如何排出體內濕氣?

1、適當午睡勞逸結合

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的原因, 幾乎不睡午覺, 殊不知, 睡好午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 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 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 此時仍然晝長夜短, 有的白領經常晚上加班, 非加班人群也會吃宵夜、適當娛樂, 夜生活延長。 因此, 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 午睡也就更加重 要, 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2、背部刮痧散熱祛濕

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 也就是肩背區域。 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 更利於身體散熱祛濕。 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 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

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 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 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 大概每個區域刮5-8下即可。

3、膳食調理健脾利尿

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等。 莧菜梗性涼味甘, 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 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 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薏仁是一種營養平衡的穀物, 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 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 腸負擔的作用, 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

4、少攝食鹽助腎排水

排水還應少吃食鹽, 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 當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 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 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 極易產生水腫。 若無明顯排汗過多的情況, 應低鹽飲食。 特別是中老年人食鹽攝入應少於普通人的攝入量, 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推薦祛濕食療方

1、喝薏米紅豆粥

薏米, 在中藥裡稱“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它可以治濕痹, 利腸胃, 消水腫, 健脾益胃, 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 是紅色的, 紅色入心, 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 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 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 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 心氣虛;飲食不節, 運動量少, 脾虛濕盛。

既要祛濕, 又要補心, 還要健脾胃, 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 將其熬成粥, 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 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2、健脾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幹品)10克, 土茯苓10克, 溪黃草10克, 豬胰(豬橫月利)300克, 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

加適量清水煲開, 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3、和中化濕湯(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 雞蛋花30克, 槐花30克, 薏米30克, 瘦肉100克, 炒扁豆30克, 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 加清水適量,

用大火煲開, 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4、清熱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 粉葛250克, 赤小豆50克, 扁豆50克, 陳皮半個, 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 粉葛去皮切塊,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 去濕, 清熱毒。

5、鵪鶉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只, 薏米、百合各50克, 薑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 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祛濕, 潤肺化痰。

6、橫月利祛濕湯(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 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 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 加適量清水, 先用大火燒開, 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 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