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回南天養生寶典
“回南天”是什麼?華南地區的人都知道。 農曆三四月, 直到端午節, 南方天氣總是一時暖一時寒, 因此老一輩總是叮囑說“未食五月粽, 棉胎唔好入櫳(衣被櫃)”。 而且在此期間, 最需要應對的是“回南天”現象。
“回南天”會傷身
“倒春寒”要防, 大家都知道, 因為容易引發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
但很多人不知道, 口中發黏, 胃口不好, 頭部脹重, 昏昏欲睡, 其實不是“春困”而是“回南天”引發的身體不適, 幾乎人人可中招。 “回南天”潮濕多霧, 還很容易引起風濕病、關節痛、肌肉痛的復發;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病人, 如果沒按時服藥、監測血壓, 也容易出現腦中風、心梗等急性發作。 此外, 潮濕天氣, 悶熱不散, 還會導致濕疹、皸裂、皮炎、腳氣等皮膚疾病多發。
護肩蓋膝 還要勤洗常換
《黃帝內經》有雲:“虛邪賊風, 避之有時”, 又“風者, 百病之長也”, 是說在眾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
“回南天”最令人頭疼的是衣服總是晾不幹, 因此有些人很可能就不勤換洗衣物了, 殊不知, 此為大忌。 空氣中濕度大, 真菌活躍度很大, 出汗多、衣服潮濕都容易引發皮膚病。 因此, 衣服要勤洗常換, 並且最好選擇易幹且滑爽布料的衣物。
潮濕天氣裡, 鞋子長期放著不穿, 容易發黴。 建議適當擦洗乾淨, 烘乾, 放在陰涼處。 而正在穿的鞋子, 穿之前可以用吹風機吹1~2分鐘, 保持鞋子內部的乾燥。
忌冷膩 宜甘溫
直到端午節前, 人們可能會發現, 食欲不佳、腹脹、大便不成形或黏膩不爽等情況反復出現。 這是因為, “回南天”潮濕, 而五臟之中, 脾為太陰濕土之髒, 喜燥惡濕, 而濕邪最易犯脾, 很容易讓人體出現脾損、脾弱症狀。
醫生建議,
要切記的是, 對於生冷、油膩的食物, 要儘量遠離, 以免傷脾胃。 如出現腹脹、大便不成形等濕邪困脾的症狀, 建議可服用保和丸、藿香正氣水等健脾祛濕藥物。 此外, “回南天”空氣潮濕悶熱, 食物容易腐爛黴變, 因此, 食物存放要注意通風防潮。 如果食物已經發生了黴變, 則應果斷倒掉。 廚房廚具, 應每天清潔擦拭抹幹, 不能讓它們成為滋養細菌的“溫床”。
“早七八”“晚五六”通風
“霧失樓臺, 月迷津渡”, 北宋詞人秦觀《踏莎行》, 將惱人的“回南天”也寫得浪漫、唯美, 但對於南方人來說,
媽媽們總是會叮囑孩子:“回南天啊, 別開窗。 ”確實, “回南天”來襲時, 謹記關好門窗, 尤其是朝南或朝東南面的窗戶, 不給濕氣任何入侵的機會。 不過, 範德輝指出, 不能一整天都關窗鎖門, 需要開開窗通通氣, 讓室內外空氣流通。 開窗的時機也是有講究的, 一般選擇在早晨7~8時空氣流暢, 傍晚5~7時空氣濕度低時開窗。
而最簡單的室內祛濕之法, 一可打開空調抽濕, 吸走空氣中的水分;二可在地上鋪上報紙、紙皮, 尤其門口、廚房出入口等濕氣重的地方可以多鋪兩層;三可購買乾燥劑、竹炭、各類吸濕盒等, 不妨在廳裡放上一些,
忌風遮雨 合理鍛煉
“回南天”降雨不定時, 記得出門前要隨身攜帶雨具。 空氣潮濕, 儘量在潮濕的地方少逗留。 郊外踏青, 要穿足夠的衣服, 注意別讓頭臉部或四肢關節處直接受風。 每週安排時間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排濕祛濕的能力。
但與此同時,不能過度勞累,否則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要安排好合理的作息時間。晚上早點入睡,儘量不要熬夜,睡覺時蓋好被子,避免著涼。“回南天”時,也要注意“倒春寒”來襲,適時增添衣物。
如有必要,可到醫院針灸科拔拔火罐,熏熏艾灸,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驅寒祛濕的方法。
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排濕祛濕的能力。但與此同時,不能過度勞累,否則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要安排好合理的作息時間。晚上早點入睡,儘量不要熬夜,睡覺時蓋好被子,避免著涼。“回南天”時,也要注意“倒春寒”來襲,適時增添衣物。
如有必要,可到醫院針灸科拔拔火罐,熏熏艾灸,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驅寒祛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