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鋼辯證之陰陽辯證
陰陽是類證的綱領
由於陰、陽分別代表事物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 故疾病的性質、臨床的證候, 一般都可歸屬于陰或陽的範疇, 因而陰陽辨證是基本辨證大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診者, 察色按脈, 先別陰陽。 "《類經·陰陽類》說:"人之疾病, ……必有所本, 或本于陰, 或本于陽, 病變雖多, 其本則一。 "《景嶽全書·傳忠錄》亦說:"凡診病施治, 必須先審陰陽, 乃醫道之大綱。 陰陽無謬, 治焉有差?醫道雖繁, 而可以一言蔽之者, 曰陰陽而已。 "足見古人對陰陽辨證的重視。
根據陰陽學說中陰與陽的基本屬性, 臨床上凡見興奮、躁動、亢進、明亮等表現的表證、熱證、實證;以及症狀表現於外的、向上的、容易發現的;病邪性質為陽邪致病,
由於陰陽是對各種病情從整體上作出最基本的概括, 八綱中的陰陽兩綱又可以概括其餘六綱, 所以說陰陽是證候分類的總綱, 陰陽是辨證歸類的最基本綱領。
陰陽有具體的辨證內容
由於中醫學中的陰陽不僅是抽象的哲學概念, 而且已經有了許多具體的醫學內容, 如陽氣、陰液、心陰、脾陽等, 都是有實際內容的醫學概念。 所以,
1.
【臨床表現】畏寒喜暖、四肢欠溫, 面色蒼白, 腹痛拒按, 腸鳴腹瀉, 或痰鳴喘嗽、口淡多涎, 小便清長, 舌苔白厚膩, 脈遲或緊而有力。
2.
【臨床表現】壯熱喜冷, 口渴飲冷, 面紅目赤, 煩躁或神昏譫語, 或腹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舌紅苔黃而幹, 脈洪滑數實。
3.亡陽證
亡陽證是指體內陽氣極度衰微而表現出陽氣欲脫的危重證候。
【臨床表現】以冷汗淋漓、汗質稀淡,
亡陽一般是在陽氣由虛而衰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 但亦可因陰寒之邪極盛而致陽氣暴傷, 還可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陰血消亡而陽隨陰脫, 或因劇毒刺激、嚴重外傷、瘀痰阻塞心竅等而使陽氣暴脫。 由於陽氣極度衰微而欲脫散, 失卻溫煦、固攝、推動之能, 故見冷汗、肢厥、面色蒼白、神情淡漠、息弱、脈微等垂危病狀。
臨床所見的亡陽證, 一般是指心腎陽氣虛脫。 由於陰陽互根之理, 故陽氣衰微欲脫, 可使陰液亦消亡。
4.亡陰證
亡陰證是指體液大量耗損, 陰液嚴重虧乏而欲竭所表現出的危重證候。
【臨床表現】以汗熱味鹹而粘、如珠如油, 身灼肢溫,
亡陰可以是在病久而陰液虧虛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 也可因壯熱不退、大吐大瀉、大汗不止、嚴重燒傷致陰液暴失而成。 由於陰液欲絕, 或仍有火熱陽邪內熾, 故見汗出如油, 脈細數疾, 身灼煩渴, 面赤唇焦等一派陰竭而陽熱亢盛的證候。
亡陰所涉及的臟腑, 常與心、肝、腎等有關, 臨床一般不再逐一區分。 亡陰若救治不及, 勢必陽氣亦隨之而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