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用藥有方 疏肝理氣說佛手

中醫認為,佛手花性味甘、平,入脾、肺、肝經,有破氣行痰、化痰止咳、理氣開胃之功,適用於肝胃氣痛,咳嗽等。 《藥材資料彙編》言其“平肝胃氣痛”。

佛手露,為芸香種植物佛手的果實的蒸餾液。 《金氏藥帖》言其“專治氣膈,解鬱,大能寬胸”。 《中國醫學大辭典》言其“悅脾,舒肝,寬胸,解鬱,疏氣,開胃進食。 治氣膈,煩熱骨蒸”。

佛手,又名佛手柑,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實。 佛手主產於閩、粵、川、江、浙等省,其中以浙江金華佛手最為著名,雅稱“金佛手”,集藥用觀賞於一體,被稱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

佛手屬芸香科柑橘屬,其性狀與柑橘、柚等果木類似,與香櫞、檸檬等有近緣關係。 佛手原產佛教之國-印度,後傳入我國種植。

中醫認為,本品性味辛、苦、溫,入肝、脾、胃、肺經,有舒肝理氣,燥濕化痰之功,適用于肝鬱氣滯所致的脅痛,胸悶,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納呆胃痛,噯氣嘔惡,咳嗽痰多,胸悶胸痛等。

《本草便讀》言其“理氣快膈,惟肝脾氣滯者宜之”。 《本草綱目》言“佛手柑。 氣味辛,溫無毒;主治下氣,除心頭痰水;煮酒飲,治痰多咳漱;煮湯,治心下氣痛”。

《滇南本草》言其“補肝暖胃,止嘔吐,消胃寒痰,治胃氣疼痛。 止面寒疼,和中行氣”。 《本經逢原》言其“專破滯氣。 治痢下後重,取陳年者用之”。

《本草再新》言其“治氣舒肝,和胃化痰,破積,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鬁”。 《隨息居飲食譜》言其“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 現代醫學分析,佛手乾果中含檸檬油素、微量的香葉木苷和橙皮苷以及多種維生素,本品能擴張冠狀動脈,並能抑制離體腸管運動。

醇提物乙醯膽鹼引起的兔十二指腸痙攣有顯著解痙作用。 現介紹幾則佛手治療方,供選用。

1.佛手粥:佛手(或佛手花)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將佛手擇淨,放入藥罐中,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 可舒肝理氣,燥濕化痰。 適用于肝鬱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納差食少,咳嗽痰多,胸悶等。

2.清炒佛手:佛手250克,調味品各適量。 將佛手洗淨,切絲,鍋中放素油燒熱後,放蔥薑煸香,而後放入佛手,炒至熟時,調入食鹽、味精等即成,每日1劑。 可健脾利濕,適用於脾虛水腫,痰濕咳嗽。

3.佛手炒芹菜:佛手、芹菜、調味品各適量。 將佛手、芹菜洗淨,切絲;鍋中放素油燒熱後,放蔥薑煸香,而後放入佛手、芹菜同炒待熟時,調入食鹽、味精等,炒熟服食,每日1劑。

可清熱平肝,適用于高血壓頭目眩暈,脘腹脹滿等。

4.瓜絡佛手豬肝湯:豬肝150克,絲瓜絡20克,合歡花、山楂各10克,佛手、菊花、桔皮各6克,調味品適量。 將豬肝適量洗淨切片,餘藥加沸水浸泡一小時後去渣取汁,納入肝片,食鹽、味精、料酒少許,隔水蒸熟,將豬肝取出加芝麻油少許調味服食,每日1劑。 可疏肝通絡,解鬱理氣,適用於女子痛經。

5.竹筍佛手消斑羹:竹筍、佛手、生薑各適量。 將竹筍切片,與佛手、生薑用水煮透,加鹽適量調勻,在鍋內冷醃24小時後即可服用,連續1~2月。 可化痰消斑,可改善或消除婦女面部黃褐斑。

6.三花茶:佛手花、玫瑰花、月季花、蜂蜜各適量,放入茶杯中,沖入沸水,浸泡片刻飲服,每日1劑。

可疏肝理氣,適用於痛經,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