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關節炎症狀及治療

在我國, 關節炎患者的人數一直在呈飆升的趨勢, 而在現實生活中, 各式各樣的關節炎患者也正在受著關節炎的折磨, 由於關節炎在目前臨床上並沒有特殊的對抗措施, 因此, 對於關節炎的預防工作就成為大家防治關節炎的首要任務, 這就要求大家能夠在平日裡及早的發現關節炎的相關症狀並及時的採取措施治療。

那麼, 關節炎的症狀表現和治療方法有哪些呢?鑒於關節炎的難治癒性, 本文特根據歷年臨床經驗總結, 為大家介紹了幾種關於治療關節炎的方法以及關節炎發病的常見症狀, 以供參考。

1.藥物治療

依據關節炎的種類、症狀的特點、伴發疾病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 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儘早合理、聯合用藥。 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下:

(1)非淄體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 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

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 臨床上常用的有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布洛芬、青黴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風濕藥多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 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 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 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 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 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

(4)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抗炎、抗過敏藥物, 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後, 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

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 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5)抗生素等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濕熱的關節炎表現, 急性期使用青黴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藥物, 急性風濕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濕性心臟炎的發生, 成人預防不得短於5年, 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 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積極有效的抗結核或抗真菌藥物治療。

(6)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包括急性期的藥物治療包括大劑量非甾體抗炎藥或者秋水仙堿及緩解期的降尿酸治療。 降尿酸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類的別嘌呤醇及促進尿酸排泄類的苯溴馬隆。

2.外科療法

外科治療主要包括關節腔穿刺、滑膜切除、關節置換、關節矯形、關節融合等。

3.骨髓移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確實有顯著的療效。 通過恢復免疫系統功能來促使患者痊癒的自身骨髓移植法, 治療兒童風濕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4.免疫及生物治療

此類治療是針對關節炎發病及導致病變進展的主要環節, 如針對細胞因數的靶分子治療、血漿置換、免疫淨化、免疫重建、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等, 主要應用於其他治療無效、迅速進展及難治性重症關節炎患者, 主要為類風濕關節炎。

5.其他治療

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 物理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藥物離子導入、低頻脈衝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

康復、職業訓練以功能鍛煉及生活方式的調整為重點, 有條件的醫院, 應在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 保持樂觀的情緒, 消除抑鬱狀態, 以積極的態度與疾病做鬥爭, 對關節炎的治療意義重大。

本文中所講述的幾種治療關節炎的方法及其症狀的臨床表現都是目前醫學上最常見且最有效的, 在日常生活中中, 希望大家能夠做好預防關節炎發作的一些措施, 一旦發現關節炎的症狀, 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 為自己也為他人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