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右肝有血管瘤怎麼辦

血管瘤主要是指由於血管器官出現了病變, 在血管上出現了異常的突起,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管瘤了。 只要身體有血管的地方都可能會會出現這一個疾病, 但是不同部位的血管瘤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也不唯一, 例如大腦部位的血管瘤, 就只能化療處理, 而其他器官如肝臟就可以通過直接切除病根來恢復健康。

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肝段切除術

隨著外科技術的發展和肝臟外科手術技巧的提高, 肝切除術的死亡率和併發症大大減少, 應用範圍已經擴大到肝臟的良性疾病變異, 其中肝血管瘤是最常應用肝切除術的肝臟良性疾病變異。 肝血管瘤病人多無肝硬化病史, 有較好的肝臟代償功能, 能耐受較大範圍的肝切除手術。 對於巨大肝血管瘤或多發血管瘤, 通常可行規則性肝段、肝葉切除術, 甚至半肝切除術, 但肝切除量不可超過全肝的70%-75%。

肝段切除治療肝血管瘤的主要問題是控制出血, 由於血管瘤血供豐富, 瘤體本身易出血, 從而增加手術難度, 甚至有時術中操作不當可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 如何控制出血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

肝血管瘤剝除術

肝血管瘤多呈膨脹性生長, 可壓迫正常肝組織和膽管、血管形成一層薄的纖維包膜, 該介面血管少, 可沿該介面進行鈍行分離, 剝脫出血管瘤, 即為“血管瘤包膜外剝除術”, 可達到出血少、徹底切除病灶的目的。 1988年Alper等首先報告了這種術式, 多個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對肝切除術和血管瘤剝離術進行比較發現:剝離術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和輸血量均明顯少於肝切除術;對肝臟損傷輕,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肝組織,

患者術後肝功能恢復快;減少對重要肝內血管和膽管的損傷, 減少出血, 膽瘺發生率降低。

目前為國內外許多學者所推崇, 已成為治療肝血管瘤的主要術式。 規則肝切除術僅用於疑有惡變、或者肝臟某葉完全被腫瘤佔據時。 但亦有學者認為有的病例術中確認血管瘤與肝實質之間的間隙比較困難,

剝除可能會出血較多, 特別是靠近肝靜脈主幹、肝後下腔靜脈等重要結構的血管瘤, 鈍性剝離易撕裂大血管或損傷瘤體, 導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

專家意見:

(1) 瘤體位於肝左外葉,由於操作較簡便也應選擇肝切除術。 另外,多發性血管瘤局限於某一肝葉時亦行肝切除術,此種情況若逐個摘除腫瘤,損傷大、出血多且費時;

(2)由於右肝切除術技術相對複雜,創傷較大,肝右葉血管瘤剝除術比肝切除術具有優勢;

(3) 肝中葉的血管瘤靠近肝門不僅與出入肝的大血管關係密切,還可能侵及左右兩側肝葉,肝切除術對於這樣的腫瘤就更難處理,剝除術不僅可以有效避免肝門處管道的損傷,還不必切除過多的正常的肝組織並明顯減少術中出血;

生活當中一旦出現了肝血管瘤這樣的疾病康復起來確實不太容易, 對於肝臟血管瘤疾病我們更加有必要多去瞭解相關治療方法, 當患病的時候及時正確地採取治療措施,

避免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而給肝臟血管瘤疾病的患者帶來太多的健康危害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