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細菌性肝膿腫

文章導讀

生活中常見的疾病種類很多, 而且每天疾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所以在發現自身有疾病的時候, 也是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 使得疾病得到改善, 讓疾病不會在繼續發展, 那對細菌性肝膿腫疾病, 是很多人不太瞭解的疾病, 這樣的疾病對人體危害比較大, 而且這樣疾病發現後, 也是要及時的進行治療。

那細菌性肝膿腫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 它是一個生活當中不太常見的疾病, 但是對這樣疾病治療上, 也是有著獨特的治療方法, 所以發現後不能拖延治療時間。

細菌性肝膿腫:

(一)細菌性肝膿腫分類及感染途徑

1.按膿腫數, 可分為孤立性、多發性二種。

2.按感染途徑分

(1)經膽道性:為細菌性肝膿腫的重要感染途徑, 膽道蛔蟲症、膽石症、壺腹部狹窄、胰頭癌等各種原因, 都可使膽總管阻塞, 細菌逆行入肝內形成膿腫。

(2)經門脈性:凡與門靜脈系有關或鄰近器官的細菌感染,

都可播及肝臟。 在抗生素未問世前, 由化膿性闌尾炎所致較多, 其它如腸道感染、胰腺炎等亦可引起肝膿腫。

(3)經肝動脈性: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上呼吸道感染、療癰、腎周圍膿腫, 細菌經肝動脈人肝發生膿腫。

(4)鄰近臟器感染直接波及:膽囊穿孔、膈下膿腫、胰腺膿腫、右腎膿腫、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膿胸、肺膿腫均可直接蔓延至肝。

(5)繼發於肝外傷、肝腫瘤:如穿透性外傷後, 細菌污染肝臟後所致肝膿腫。 腫瘤則以肝門部腫瘤後繼發感染多見。

(二)病因與病理

細菌性肝膿腫之病原菌根據細菌培養結果, 在我國依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副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厭氧菌則以微需氧鏈球菌及脆弱桿菌為多。

細菌侵入肝臟後, 即引起炎症反應, 進而形成小膿腫。 小膿腫可逐漸擴大, 互相融合成較大的膿腫。 起源於膽管病變者, 開始亦為小膿腫, 後融合成較大的膿腫, 與分佈於肝內膽管之病變相一致, 常呈節段性。 膿腫多與膽管相通, 且以左側多見。 感染來自門靜脈系統者右葉比左葉多見。

蛔蟲性肝膿腫:蛔蟲寄生於小腸上中部, 因具有游離鑽孔習性, 往往經膽道而竄入肝臟, 引起膽道蛔蟲症或併發嚴重蛔蟲性肝膿腫。 進入肝內的蟲體、蟲卵機械性損傷, 上行性細菌感染, 蛔蟲排出物中含有脂肪酶、抗凝素、溶血素等毒性物質, 引起局部肝細胞溶解、壞死, 形成膿腫, 多發生于肝右葉, 可能與右肝管較短有關,

亦可發生于左葉或兩葉。

細菌性肝膿腫發病與機體抵抗力、原發的疾病有關, 以下情況多見:①全身性原因如糖尿病, 應用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 惡性腫瘤, 全身衰竭;②膽道狹窄, 膽道系統良性與惡性病灶手術後;③肝動脈結紮或栓塞術, 不規則肝切除術後;④門脈菌血症, 闌尾炎, 胃大部切除及結腸切除術等;⑤轉移性肝癌。

通過以上介紹, 對細菌性肝膿腫也是有著很好的認識, 因此對它治療的時候, 也是需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 而且對治療的過中, 患者如果有不適的時候, 都是需要及時的進行檢查, 使得患者身體各方面, 也不會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