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的養生作用
現代氣功一詞包括了古代的吐納、導引、存神、靜功、動功、內功、外功、修練、打坐、入定、坐禪、靜坐養生、修身養性、呼吸養生等等, 甚至太極拳等某些武術, 只要以內功為基礎, 都屬氣功的範圍。
氣功又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 前者也叫外功, 後者也叫內功。 外功以內功為基礎, 靜極才能生動, 所謂內練精氣神, 外練筋骨皮, 精氣神充足了, 筋骨才能強壯。 靜功並非靜止, 而是外靜內動, 是機體的特殊運動狀態。 正如王船山所說:靜者靜動, 非不動也。 靜以養神, 以吐納呼吸為主要練功方法;動以練形, 以運動肢體為主要練功方法。
一般來說, 初學者宜選擇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等動功來進行鍛煉。 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養因為這些初學者往往對氣功的理論涉獵不深, 如果直接從靜功練起的話, 過分注重意念活動, 容易產生偏差。 動功對於意念的要求並不嚴格, 練功者只要熟練掌握動作套路, 便可開始注意呼吸與動作的配合, 從而慢慢進入意識的平靜狀態, 即氣功入靜狀態。 如果有些人在練功前便已學習或研究過氣功理論, 那麼在練習時可選擇動靜結合的練功方法, 在練動功的同時, 可配合靜功的練習。 這樣可以很快掌握氣功的本質,
氣功除了保健作用外, 也有治療疾病的作用。 如果病人選擇氣功作為輔助療法, 那麼應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氣功。 如胃潰湯胃病患者可練習內養功;腫瘤患者可選擇行步功或郭林新氣功、自控氣功等;高血壓、神經衰弱及疼痛病人可選擇放鬆功。 臥床不起的病人, 可選強壯功, 以培補元氣;頸肩病患者可選香功等以頸肩活動為主的功法, 這樣有利於頸肩功能的恢復。
總而言之, 進行氣功鍛煉, 應掌握原則, 循序漸進, 持之以恆, 最後必能取得良好的健身祛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