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 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但是, 清明作為節日, 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 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 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 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 掃墓時, 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
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 按陽曆來說, 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 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 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 清明節祭拜祖先, 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相關知識:
清明節, 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 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
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 按陽曆來說, 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 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 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 已有2000多年歷史。
西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 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 ”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 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 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 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