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掌握五個原則 輕鬆學打太極

說到打太極, 很多人都看著簡單但自己學習的時候就怎麼也學不會。 其實太極拳沒有那麼難, 掌握這幾個原則就可以了。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國術、國寶、國粹和國魂,

她結合古代引導術和吐納術, 吸收了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理論的經絡學說, 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 以套路運動為基本運動形式。 太極拳的動作要領與仿生學、力學原理等緊密相連, 尤其是太極拳的勁力, 要求在太極拳圓的運動規律引導下, 做到由內向外, 圓活柔順, 內外合一。 下面就太極拳與物理學原理的結合做一下淺析。

一、“力的三要素”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力的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力的三要素決定力的作用效果。 哪一要素發生變化, 都會使力的作用結果發生改變。 下面就這三要素加以說明:
物理學中力的作用點不同, 那麼力的作用效果也會不同。

太極拳中把這個點叫“著力點”, 也叫“勁力點”或“勁點”。 這一點不同, 力的作用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在技擊中通過著力點的變化, 按到對方的來力方向並且每個開合的落點都表現出“四正”“四隅”的勁別, 這個勁力點要極堅剛, 但作用時間卻很短, 如蜻蜓點水, 一沾即起, 而後又極其柔軟, 這就是所說的“柔行氣, 剛落點”。 而且這一勁力點是通過纏絲勁發出去的, 有了螺旋纏絲力就有了方向, 在達到勁點的一刹間具有極強的穿透力, 同時這樣打出的勁點才有太極拳的味道。

二、“速度和加速度”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學中常用的兩個物理量。 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和運動的方向, 而加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和變化方向的物理量。 這兩個物理量在太極拳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把握和運用的好壞, 也決定盤拳的品質。 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間都是由這兩個量表現出來的。
盤一趟拳架的時間是速度, 在單位時間內由慢轉快的程度就是加速度。

這兩個物理量在太極拳中都有一定要求, 如轉關處要慢, 過了轉關處就逐漸加快, 而運到落點時最快, 以後複轉慢, 如此周而復始, 在技擊中“動急則急應, 動緩則緩隨”。 創造出有力於自己的條件, 都是要求把握好這兩個量。 在太極中有個術語叫“閃挪”, 閃就是變速, 再把變化時間考慮進去就是加速度, 根據需要通過一個快速小圈折迭, 暫態變速, 變向, 即增大加速度, 使太極拳表現出空、靈、冷、脆的特點, 在技擊中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重心”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重心在物理學中是重力的作用點, 即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 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在盤拳中重心的位置決定人體的穩定和平衡程度, 在太極拳中講究虛實及其轉換, “實”對於下肢即重心靠近的位置, “虛”則離重心較遠的位置, 但無論怎樣轉換, 也不能離開人體下肢所確定的支撐面, 否則將易傾倒。
在太極拳中要求“中土不離位”, 即自己的重心線一定要在自己的支撐面上。 重心位置合適,

虛實合理, 避免雙重, 可做到不滯、不重, 使步伐移動靈活, 如做弓步時, 兩腳要有一定的橫向距離, 保證合適的支撐面, 重心位置應在兩腿間距離的中間三分之一的範圍, 就可使兩腳均有著落, 稱為半輕半重。

當然, 在變換虛實時, 只有在中正立身的情況下, 才可以達到靈活轉換的要求。 在技擊中穩固重心線是防守與進攻的基本條件, 利用重心轉換, 身法的協調, 胸腰的折迭、運化, 乃至步法的調整, 最終達到重心線始終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置, 並使對方遠離我的重心線。 “左重則左虛, 右重則右杳”, 從而保持不敗的態勢。

四、“衝量”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物理學中的衝量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作用時間的乘積。衝量是描述力對時間的積累效果,是過程量。不難看出,力的積累效果不只與力的大小有關,還與作用時間有關。也就是說,力大效果不一定大,力小效果不一定小。譬如,太極拳高手張志俊大師,在央視《發現之旅》和《走進科學》欄目,用最先進的科學儀器對他發出的力進行科學資料測定,結果發現他的拳比較其他幾位體格碩壯的測試者,發出的力最小,但他拳的穿透能力卻最強。其原因是他發出的拳作用時間最長,這個時間與力的乘積,也就是說產生的衝量最大。
另外從物理學中的動量定理(動量是品質和速度的乘積,內容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變化量)可以推斷出他的拳接觸到物體瞬間速度極大。所以他的拳才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太極拳諺中有“動貴短,意貴遠,勁貴長”。勁貴長也含有勁力點的作用時間長,從而增加力的衝量,使其積累更大的效果,產生更強的作用。

五、“牛頓第三定律”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牛頓第三定律是兩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也就是說物體之間的作用力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對受力物體施加多大的力,反過來受力物體也對施力物體施加多大的力。
太極拳在行拳中通常注重這兩個力的關係,太極推手中,要求不丟、不抗、聽勁而動、粘走相隨,“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就是化解對方推逼,保持自身穩定的同時隨勢破壞對方平衡,懂得“氣由內生,勁由外借”的道理,不使對方借上力,使其作用力不易發揮,反作用力也就自然減少或消失。在太極拳技擊中要達到制勝的目的,身體各部分的配合,尤其是兩手的配合與協調也非常重要,做到“舍已從人、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化打合一”,進而有效地牽制對方,都是離不開牛頓第三定律的原則。

太極拳在很多方面與物理學有關,除上述論述之外還有“慣性、杠杆、彈力、摩擦力、向心力、離心力”等,無處不體現物理學在太極拳中的應用。所以我們要練好太極拳,除勤學苦練外,也必須遵循物理力學原理及其各項規律,方可事半功倍,一舉成功。

四、“衝量”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物理學中的衝量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作用時間的乘積。衝量是描述力對時間的積累效果,是過程量。不難看出,力的積累效果不只與力的大小有關,還與作用時間有關。也就是說,力大效果不一定大,力小效果不一定小。譬如,太極拳高手張志俊大師,在央視《發現之旅》和《走進科學》欄目,用最先進的科學儀器對他發出的力進行科學資料測定,結果發現他的拳比較其他幾位體格碩壯的測試者,發出的力最小,但他拳的穿透能力卻最強。其原因是他發出的拳作用時間最長,這個時間與力的乘積,也就是說產生的衝量最大。
另外從物理學中的動量定理(動量是品質和速度的乘積,內容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變化量)可以推斷出他的拳接觸到物體瞬間速度極大。所以他的拳才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太極拳諺中有“動貴短,意貴遠,勁貴長”。勁貴長也含有勁力點的作用時間長,從而增加力的衝量,使其積累更大的效果,產生更強的作用。

五、“牛頓第三定律”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牛頓第三定律是兩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也就是說物體之間的作用力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對受力物體施加多大的力,反過來受力物體也對施力物體施加多大的力。
太極拳在行拳中通常注重這兩個力的關係,太極推手中,要求不丟、不抗、聽勁而動、粘走相隨,“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就是化解對方推逼,保持自身穩定的同時隨勢破壞對方平衡,懂得“氣由內生,勁由外借”的道理,不使對方借上力,使其作用力不易發揮,反作用力也就自然減少或消失。在太極拳技擊中要達到制勝的目的,身體各部分的配合,尤其是兩手的配合與協調也非常重要,做到“舍已從人、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化打合一”,進而有效地牽制對方,都是離不開牛頓第三定律的原則。

太極拳在很多方面與物理學有關,除上述論述之外還有“慣性、杠杆、彈力、摩擦力、向心力、離心力”等,無處不體現物理學在太極拳中的應用。所以我們要練好太極拳,除勤學苦練外,也必須遵循物理力學原理及其各項規律,方可事半功倍,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