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怨天尤人不利健康

人生在世為了生存, 免不了和社會發生多種多樣的關係, 這種關係也是客觀存在。 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中, 有的人常常怨天尤人, 這很不利於健康。

明末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於慎行說過:“彰怨者多傷, 匿怨者自戕”。 如果你埋怨、責備別人被對方知道了, 只能增加彼此的芥蒂, 關係越來越僵, 彼此都不快活。 如果對方進行報復, 事情更嚴重。 而如果你的埋怨和責備藏在心裡, 不讓對方知道, 雖然避免了對方的傷害, 但卻傷害了自己。 兩相權衡, 還是不怨的好。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 人的壞情緒會誘發癌症。 當人的情緒不佳時,

腎上腺皮質酮分泌增加。 這種激素進入血液後可損害或降低人體免疫功能, 導致正常細胞發生癌變。 我國在一次食管癌的普查中發現69%的患者個性暴躁或情緒不穩定。

有人統計, 胃腸病患者中因為情緒不佳致病者占74%。 這是因為不良情緒可以通過大腦皮層導致下丘腦功能紊亂。 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它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影響胃腸運動功能。 我們常常在情緒不佳時感覺沒胃口, 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情緒不佳還會損害人的容顏。 情緒低落時, 腦垂體持續分泌促黑激素, 促使上皮細胞過多合成黑色素而堆積在皮膚裡, 使人面容憔悴灰暗。 同時, 我們上面提到, 壞情緒還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使動脈血管收縮, 血流緩慢或阻滯, 氧氣對皮膚組織供應減少, 皮膚缺少營養, 容易乾燥萎縮起皺等。

我國古代養生學雖然沒有從分子、細胞的層面揭示負面情緒對健康的影響, 但從中醫陰陽五行的理論出發, 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 得出了和今天醫學研究同樣的結論。 《黃帝內經》和諸子百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七情內傷”的結論, 七情即憂思驚恐等七種情緒, 任何一種過盛, 都會傷害身體。 荀子說:“心憂恐, 則口銜芻豢而不知其味;耳聽鐘鼓而不知其聲, 目視黼黻而不知其狀, 輕暖平簟而體不知其安。 ”情緒不佳, 真是寢食難安。 明代著名作家沈仕說, 憂思過度等不良隋緒使女人“陰陽氣結”, “色惡, 肌枯黑。 ”我國漢代的道家經典《太平經》明確指出:“人無憂,

故自壽也”。

所以自古以來偉人從不怨天尤人。 孔子曾感慨說:我不怨天尤人, 僅下學人事而上達天命而已。 後來儒家歸納成—句話叫:不怨天, 不尤人, 盡人事, 聽天命, 成為歷代士人的做人做事的座右銘。

當然偉人不完全是從怨天尤人不利健康的角度處理問題, 他們要“治國平天下”, 必須有這樣的度量和心胸。 同時, 他們又是智者, 能在這一點上把二者統—起來。 大道歸一, 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以, 養生也是一種智慧。

古人雲:“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險以僥倖”。 前者就是養生。